绘画学习经验发言稿

我参加了老年大学..
年终. 让做学习经验发言.

第1个回答  2008-11-22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伴随其大半生的工作岗位,到社会觅求另一段历程。一旦放弃熟悉的职业或领导位子,开始自然会有一种失落感,因此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组织他们练练操、打打门球、跳跳舞、唱唱歌,使他们开心、愉快,做到老有所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绘画,更是适应老年人参与的一项活动,因为这不同于集体活动,一个人在家中铺开纸,画画写写。作画的一两小时内,需要全心贯注,精神得以振奋,在运笔过程中,手、腕、臂及全身都在不停地运动,人身各部器官都得以协调谐和的锻炼,会有宽松感。作完画,或在室内张挂起来作自我欣赏,会有成就感。在绘画的静中,实际心在动,脑在动,手在动,周身在动,似乎是在做保养功。因此可以说,学习绘画,是老年人强体健心、陶治情操而非常有益的活动。组织老年人学画,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组织老年人学习绘画,不仅要传播绘画的知识和技法,还要熟悉和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和体质特点,就是要“因才施教”。老年人由于工作阅历、文化程度、文学修养的不同,对中国画的理解、接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开始,他们能把绘画看得那么轻松愉快,而一旦了解了国画,又把国画看得那么深妙神圣。把握这种心理变化,就是组织老年人学习国画的关键,分三个步骤:一是招得来,二是留得住,三是学得好。这样,老年人的国画教学才能取得实效。翰墨闲情娱晚岁,老年人从国画学习中得以艺术的陶冶和享受,体现老年人的自身价值。

一、老年人学国画,首先是培养他们对中国画的兴趣,能招得来。

绘画,是一种真实的艺术形式。他通过美的形象、动人的色彩,通过人们的视觉得以艺术享受。应该说人们都是喜欢画的,而喜欢画的可能都有绘画的欲求。不少老年人曾经在青少年学习期间也学习过绘画,但也有些老年人根本没学过,这些老年人聚到一起,应该说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就不是在—个标准线上。因此对老年人学国画的兴趣培养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对老年人学国画,如果一开始就什么绘画史、绘画理论、绘画技法的科本教学,这对他们来说是无感性的空道理。所以,开始组织让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老师课堂上多做些让他们能看明白的运笔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寓教于娱乐之中”,他们在观看示范和欣赏名画的过程中,就有点要问问这是“怎么画出来的”。教师的示范,直接看到笔、墨、色在宣纸上的变化效果,这样就可以结合讲,什么是中国画及中国画的笔、墨、色、纸等特点,通过示范,讲到运笔的技巧:“急、缓、顿、挫、提、按”,这就初步懂得了中国画的笔法、笔力、笔度。在调墨泼毫,了解到墨、水相融出现的变化,懂得了墨法、水法以及“焦、浓、重、淡、清”的“五色”知识。

中国画,它的艺术语汇组成就是点、线、面,通过对名画的欣赏,由于年代不同,不同的画,点、线用笔又各有不同,这是艺术家的个性,组成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的绘画技法。绘画题诗、题跋、落款、钤印等,形成典型的东方中华民族绘画的艺术特点。组织对作品的赏析,也是调动老年人学国画兴趣的手段。例如,我在组织教学中,曾把齐白石一幅画《千里蛙声出山泉》,让学员从画面、到题款进行分析,画面上,白石老人没直接画上青蛙叫的场面,而是画了些在琬曲的山溪中游动的蝌蚪,自然会联想到山泉源头的青蛙,“蛙声”二字是多么亲切而富有情趣,题款于合理之中,是耐人回味无穷的,这样体会到中国画含蓄达意的魅力,让学员对学习中国画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学员学习中国绘画,在他们自己动笔练习的开端,必须让他们大胆游艺,所画的内容是按其所好,教师要大胆鼓励,尽量让他们感到画得开心高兴就是,这也是老年大学办学宗旨。造就教学环境和气氛也是增加他们兴趣不可缺少的条件。学员的作业多给以展示,挂在墙上,让大家看看,往往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如看到别人优秀作品,也有些努力奋进之感。

二、老年人学国画,进了课堂,关键是能让他们留得住

老年人对国画有了兴趣,对绘画知识及技法就要随时切入,因为称作学校,就要学知识,学技术,学员这时并非开始入校的想法:光顾一块玩玩、看看,而是知道要研究、学会它。如何才能学好中国画,也是学员们的关心的问题。实际在学员开始学画的时候,已经是在入门了,至于什么时候能画好,只能说是在艺术上“学无止境”,但只要“勤”,就能在绘画上有步步提高之可能。齐白石老人九十岁以后坚持每天画八张画,国画大师刘海粟晚年还要九登黄山写生,这都说明艺术家们勤奋的拼搏精神,“熟能生巧”,画得多了,才有驾驭笔的能力,“墨之妙自笔出”。李可染先生为了画好一幅画,能“废纸三千”,一是说画家对艺术的严谨,二是画得多。从这些鼓励学员多画多练,在练习过程中,结合理论在不断地悟这样就会画出好画来。

中国画绘画故称为“技法”,就是说中国画的绘画要有法度,画面上的点点、线线都浓缩着笔、墨之法。因此了解和掌握技法是学习中国画的先决条件。老年人理解快亦忘得快,必须在笔、墨技法的时候,多指导他们课堂练习十分必要。但要注意他们的兴趣,采取方式要生动活泼,这样容易被他们接受。例如,在作笔法练习时,要指导学员在运笔过程中眼、手及全身各部位的和谐调整,以及心态的平静,呼吸时的配合,体会“凝神静虑”、“意守丹田”这些中国绘画语的含意之妙。通过画一条线,对毛笔“中、侧、逆、藏、露、裹、散、拖”八锋笔痕效果,通过笔力练习及“一笔法”的练习,懂得了笔、墨造型的运用。“笔、墨养年”,这样大大增强老年人对国画的学习要求。

笔、墨练习要贯穿于绘画技法之中,如要学员学画公鸡,在要求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要分析各部质感而采取不同的用笔、用墨。画喙峰及爪,要用干笔画出其坚硬,锋利的特点;画颈和尾部复羽,用淡墨、散锋,快运笔画出其蓬松、柔软的效果。画尾羽就用大笔、浓墨写出,这样雄鸡英姿所在。如教学习山水画,对蘸、惜、泼、积、染、冲、拖等墨法、水法作分类练习。这样,在临摹一幅作品时,学员就有了阅读作品的审美能力,在练习时,就知道该如何去表现。

绘画风格体现人们的悟性和艺术修养,在学员中,他们的接受和理解大有不同,中国画的教学,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前提下,要有个人特点,当然这个特点是绘画能力的标准。但这个特点,就是学员能有信心学下去的体现,这就要根据各人特点,合理安排适合他们特点的内容去练习,他们“各有所好”,就要做到“各有所取”。接受能力强的,有一定绘画基本功的,要求画得复杂些,可临一些明、清时期作品。没有基础的,可以选画作品中的局部或构图简单的,如:大白菜、西红柿。他们能有了画简单构图的能力,会要求逐渐提高和加深。

“写生,临摹,创作”,是学习中国画的路子,开始指导绘画入门,适当组织学员们写生非常有益,这样可以把书本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为临摹下一步创作,拓宽了认识。“妙造自然”,首先必须来源于生活,以“自然为师”是学画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们的求知欲望都是很强烈的,老年人亦是如此。童心不老,这些老年人聚到一起,再现着“少年之志”。中国画,有着那么多东西,不学不知道,一学太神妙,要想知道就得学习,老年人对中国画学习就感有意义,尤其自己能够画上几笔,乐趣无穷,中国画课堂是他们求知的地方,就会流连忘返。在学画初期,有些学员遇有家务事可能缺上几课,在这阶段,刮风下雨,他们都不会缺课。

三、老年人学国画的兴趣,最终要求是希望掌握绘画这门艺术,能学有成

这时国画的教学,不能只为了适应他们的兴趣,为了“乐”而玩笔弄墨,应把这些规范到法度之中,就要在笔法、墨法、章法、部局给以严格要求,这就要研究学习中国绘画的传统,从概念上和动用上符合中国绘画的要求。这就是从“无法”到“有法”,“三分笔墨七成画”,就是说,你画一幅国画,笔墨上运用得好,而表现的题材和画面的造型不是十分精彩到位,而已经具备是件中国画了,否则,那就不是中国画。老年人经过一段学习,他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画的作品,让专家内行人看出笑话。这样教学重点就是多搞一些作品评论,对学员作品要多指出一些笔墨上存在的不足,一件同题材作品,就这样可以反复让他们多画几遍,就有一步步的提高,学员信心随之提高。

辅导青少年学画,是要求他们踏踏实实研究知识,怕得是他们炫耀自夸。而对老年人来说,鼓励他们的绘画“出头露面”是大有益处的。因他们年龄大,控制能力强,荣誉带来的是勇气、信心,这对老年人学国画是种精神动力。这样,可以多举办一些学员作品展览,组织他们参加外界,如全国、省、市的美术展览,或为各类报刊杂志投投稿件。几年来,我们是一边教学,一边对这方面进行组织,有不少老同志作品在省展获奖,国画作品登了报入了书,还有些学员作品上了电视等等,这向社会展示了办学成果,为今后老年国画班的招生作了宣传,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从中认识了自我价值。 老年人学国画,因为这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也重新改变着人的性格,有的老同志,领导岗位养成了说了算的脾气,家中孩子见了害怕,从学习了国画,全家人欣赏他们的作品,感情上融洽了,暴燥脾气没有了。有的老年人在课堂上学画,家里练画,平时老人们凑到一起谈天说地、下棋摆局的时间少了,直接影响了下一代,教孙子、孙女画几笔,自然培养了孩子们喜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中国画讲的是“以心写之”、“畅情达意”,组织老年人国画学习,首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心态,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让他们顺应情愿地投入国画学习,才真正能把国画教学变成为老年人延年益寿、“老有所乐”的一项活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