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1、历史沿革
茅台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濮獠部落时期。濮獠人世居于此,此地遍布马桑树,因而得名“马桑湾”。后来,他们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一股纯净的泉水,便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供行人饮用。人们为纪念这一善举,将此地称为“四方井”。此后,茅台逐渐成为人们定居之地。
西汉成帝年间,夜郎地区的生产力进步,粮食生产有了剩余,为酿酒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元朝以后,茅台村正式定名。明朝时,茅台街上修建了万寿宫和半边桥,茅台因而又有“半边桥”之称。明以后,茅台日益繁荣,修建了九座大庙,其中观音寺和禹王宫内珍藏了三面东汉铜鼓,故而又称“云鼓镇”。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使得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随着水陆交通的畅通,茅台市场繁荣,成为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因而,茅台村一度改名“益商镇”,简称“益镇”。但最终,人们习惯称之为茅台,名称得以保留。
2、简介
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隶属于遵义市仁怀市。北靠遵义,南临川南,地处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茅台镇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
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