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名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2

古代十大名刀

10、绣春刀——锦衣卫

大将征南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电影《绣春刀》令锦衣卫的兵刃名噪一时,剧中沈炼三兄弟拿的,很像是雁翎刀。

从考古角度来看,绣春刀这种兵器并没有实物出土,因而到底啥样不好说。

所以,沈炼手里的绣春刀,原型就是雁翎刀。雁翎刀起源于南宋,明代的绣春刀把雁翎刀和元朝战刀做了结合,刀身有了弧度。

刀身有了弧度之后,适合劈砍刺击,也更适合骑兵作战。《绣春刀》中,沈炼临阵对敌时,除了刀法外还融入了八极拳的膝顶和肘击,观赏性很好。

9、环首刀——大汉铁骑

环首刀,是华夏战刀的先祖,环首刀取代了剑的位置。唐刀、宋刀、明刀等后世战刀,无论是外形还是锻造工艺,都受到了环首刀的影响。

在青铜器时代,青铜剑才是主要兵器,战场上根本看不到刀的身影。剑两面开刃,威力肯定比单面开刃的刀更大,前提是招式一般。进入铁器时代后,汉代环首刀逐渐取代了剑,因为它在劈砍方面更适合骑兵作战。

那个时候,骑兵对步兵完全就是碾压。汉代环首刀出现之后,剑在很短时间内就退出了战场,成了礼仪用器和身份标志。

8、毒匕寒月刃——徐夫人

毒匕寒月刃,传说中战国时期徐夫人所铸的短刀。从这把刀的名字来看,咱们就知道,它喂了毒。俗话说一寸短一寸险,选择了短刀,就得选择近身肉搏,靠走位灵活和招式狠辣取胜。

电影《师父》里面,廖凡饰演的主角凭借两把短刀,大战朴刀。朴刀刃宽,比短刀沉重得多,招式也势大力沉。廖凡饰演的主角也得用两只手两把短刀,才能勉强挡下朴刀的力量。但在实战中,几乎没人能用两柄小短刀撑住狠狠批下来的大朴刀,除非他安了麒麟臂。

7、唐陌刀——李嗣业

陌刀,长刀也,刀重十五斤,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盖古之断马剑——《唐六典》。

陌刀是古代非常传奇的一种战刀,它是一种长柄双手刀,步兵、骑兵均可使用。

提到陌刀这两个字,大部分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人马俱碎”和“如墙而进”。

这句话说的就是唐代步兵用陌刀死磕突厥骑兵的战况。大唐军神李靖击溃突厥,其中李嗣业的陌刀队大显神威。李嗣业率领陌刀队,以步兵死磕突厥骑兵。李嗣业的一千步卒击溃五千突厥骑兵,砍得他们“人马俱碎”!

6、镔铁双刀——武松

双刀也叫做鸳鸯刀,是古代一种门槛较高的兵器。双刀的刀法,远比单刀复杂,也更精妙。双刀打单刀,优势很大,双刀能用一把刀拨开你的刀,另一把刀砍你。

单刀面对双刀也很难防守,防御面积不够。古代名著《水浒传》里面,行者武松的兵器就是镔铁双刀。武松是个当之无愧的狠人,历来以赤手空拳面对敌人。武松应该是那种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得到镔铁双刀后,拿过来直接用,无师自通。

5、新亭侯刀——张飞

根据《三国演义》所述,“新亭侯刀”是张飞的兵器。桃园三结义时,刘关张三兄弟锻造了双股剑、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后,仍有部分寒铁。于是张飞就用剩余的寒铁锻造了一柄佩刀,这就是新亭侯刀的由来。

新亭侯刀源于汉代环首刀,在选材、锻造工艺上更加考究,其坚韧、锋利程度远胜寻常刀剑。关羽战死后,张飞一直想征讨东吴,出兵前心情不好,喝醉了鞭打范疆和张达。范疆和张达趁张飞酒醉,用刀割下了他的头颅。

4、大夏龙雀——帝挚

并造五兵,器锐精利,乃咸百炼为龙雀大环,号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水经注》。大夏龙雀是一柄古代名刀,见于多部古籍,传说他是夏朝帝挚的兵器。

“龙雀”的意思是外表华丽漂亮,雕饰龙雀纹理。大夏龙雀是一柄青铜刀,非常沉重,刀背很厚,刀刃锋锐。传说中,大夏龙雀是能砍透二十张铁质铠甲片的宝刀,可谓是传奇中的传奇。

3、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它的来历不用笔者多做介绍,是关二哥的兵器,重达82斤。青龙偃月刀也叫关刀,是朴刀的加强版,俗称“大砍刀”。青龙偃月刀使用起来大开大合,横扫竖劈,威猛如虎。

宋代之后,关刀融合朴刀与斩马剑的精巧用法,马上步下都很好用。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关刀没有那么重,顶多就三四十斤重。八十多斤重的关刀,只是武将用来练力气的,类似于杠铃。

2、昆吾刀——鱼俱罗

昆吾刀,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昆吾刀锋锐无比,可劈山裂石,砍金石就像砍竹子一样。

《兴唐传》里面,鱼俱罗是“开隋九老”之一,也是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的兵器就是昆吾刀,徒弟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撕了之后,年逾九旬的老鱼非常恼怒。

为了给徒弟报仇,鱼俱罗重新披挂上阵,用昆吾刀施展拖刀计,斩了不可一世的李元霸。

1、鸿鸣刀——蚩尤

古代战刀,排在首位的就是“鸿鸣刀”。黄帝派铸剑师取首山之铜为淬炼兵器,其一为轩辕剑,另一把名为鸿鸣刀。鸿鸣刀本来是赐给炎帝的,可蚩尤击败神农氏,夺得宝刀鸣鸿。

鸣鸿刀在蚩尤手里威力无穷,打得黄帝节节败退。关键时刻应龙站了出来,诛杀蚩尤,夺回了鸣鸿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