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案生动形象的3个字(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01

​小时候,每次老人们讲故事,我就会自觉搬好小板凳旁听,跟着老人的述说,都忘了腿上叮咬的蚊子。

长大后,那时候听过的故事犹在耳边。

现在想来,为什么当时那么爱听老人们讲故事?一定是:

生动,有画面!

我之前还跟友人开玩笑说:老人们讲故事,不管是他们听来的还是祖辈传下来的(大多是听别人说的),反正都说得入目三分,感觉他当时就在现场时刻观察着一样。

那样的生动描绘,那样的故事细节塑造能力,着实佩服。

这也是文案需要的。

文案很简单,人人都会写,因为每个人都感受过生活,经历过人生。

文案很难,难在精准的传达出想表达的,让人畅快读完,被打动。

而这,就需要文案的方法。

02

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说过一个观点:怎么让语言生动起来?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让语言有画面感。

举个例子 "今天狂风大作" 是句常见的话,而 "今天狂风大作,风沙使能见度下降到了20米,大白天汽车都开着大灯" 就开始有画面了。"

你看,文案是需要画面感的。

也即文字描述要可视化,要有想象空间,要用可视化的文字描述来影响用户的感受。

我总说:写作是给人看的, 一定要有自己的假想对象 ,感觉TA就坐在你面前,你在向TA娓娓道来你想说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用最易懂最有画面感的文字去说出来,因为没有人会在面对面说话时,说话冠冕堂皇。

村上春树会把写作想象成 在洞穴里给大家讲故事 ,人们围坐在篝火旁,静静听他的故事来度过漫长黑夜。他还会想象人们在听故事时的表情,可能会提的问题等等,确保 “眼前有人”。

这样,他写的东西就形成画面感,历历在目。

在《且听风吟》,他写到:

我们许久许久地缄默不语,只是一味地望着海面望着天空望着船口,晚风掠过海面而拂动草丛,暮色渐渐变成淡淡的夜色,几颗银星开始在船坞上方闪闪眨眼。

还有他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的描绘: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

我在原宿后街同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过。

女孩算不得怎么漂亮,

衣着也不出众,

脑后的头发执着地带有睡觉挤压的痕迹。

年龄也恐怕快三十了。

严格来说,恐怕难以称之为女孩。

然而,相距五十米开外我便一眼看出:

对我来说,她是个百分之百的女孩。

从看见她的身姿的那一瞬间,

我的胸口便如发生地鸣一般地震颤,

口中如沙漠一般干得沙沙作响。

03

画面感就是通过技巧让文字表达不那么干巴,让文字更加生动。不管你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还是用借代、联想、移情、映衬等等,

核心就要描述细节。

把你脑中想要传达出的信息,像电影一样每个细节播放出来。就像电影里刻画一个人物,对他的细节塑造越多,描述越深入,这个人物形象就越立体清晰。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俄勒冈大学曾联合做过一组对比研究。

研究分为2组,他们给每个参与者5美元,然后向参与者描述因食品短缺造成的有关问题,并调查他们愿意从得到的五美元中拿多少钱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组食品短缺问题的描述是这样: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到了300多万儿童。在津巴布韦,降雨严重不足导致玉米产量下降42%,大约300万津巴布韦人面临饥荒。400万安哥拉人已经被迫逃离家园。在埃塞俄比亚,1100多万人急需食品援助。

第二组的是这样:

一个面临饥饿的7岁马里小女孩,名字叫洛基亚,整个内容首先是小姑娘的照片,然后描述是——

你的捐款会改变她的一生。因为有你和其他捐款人的帮助,拯救儿童基金会将会与洛基亚的家人和社区的人们一起,让她有饭吃,让她读书,给她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教育。

最终研究的结果是:

这两组都有很多人选择捐款。但第一组的平均捐款大概是1美元,而第二组平均捐款高达2.4美元,是第一组的2倍多。

更多的受害者和更大的灾难情况描述,反倒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更能吸引参与者的帮助。

所以,往往更具体细节的描述,比那些抽象、概括的描述,更能打动到人。

这一点,写文案恰恰也是一样。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人心动,更别提产生信任感,但细节丰富的描述不同,它能让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感,更容易让人被打动。

而生活、阅历和观察的好处就在于它给了你无数个细节画面。与其说是对画面的想象, 其实是对细节的捕捉 。

这些内容是在“揽客魔课堂”里了解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