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太奢靡?作家亦舒的圈子里,才真是大佬云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文|汤汤慢

电视剧《流金岁月》临近大结局,根据预告,剧版和原著差别很大:

谢家虽然破产,谢宏祖却并没有和朱锁锁离婚,二人选择共同面对。

叶瑾言也正如当初许诺给朱锁锁的那样,有任何困难都会帮助她:

她若离婚,就给她提供法律援助,帮她争取了两套房子;没离婚呢,叶瑾言竟然买下了谢氏,自己离开了精言,带着谢宏祖一起还债去了。

很多人都说大团圆的结局太假, 有钱人的世界,竟然能如此多情!


《流金岁月》中,蒋南孙是个富三代,虽然老爸炒股亏空了家业,却一点没有亏欠自己的女儿。

刘诗诗在剧中,一共穿了90套衣服,背了20个包,开50万的宝马,家住上海复兴路多层老洋房,按照市面价格24万一平算,500平就价值一个亿了!


她穿的衣服背的包,随便拎出一套都是价值不菲的大牌:

比如蒋南孙第一次出场时穿的一身白色长裙,搭配的白色包包,看起来像个大布袋,特别像古装剧中和尚化缘用的那种,但其实包的外层是小牛皮,内衬用的羊绒。


这个包是意大利品牌Loro Piana,市场价:15000元。

蒋南孙去工地查看项目,她当时背的是颇具实干气质的水桶包,来自百年老牌Delvaux,市场价13000。


家生变故,蒋南孙去意大利游玩散心,她的穿着打扮很度假风,还背了一只大大的Celine草编包,慵懒又随性,市场价38000。


就连平时她最常背的各种斜挎小包,都是香奈儿,市场价27500。


chloe包,蒋南孙一买就是3个,金色、灰色、黑色各一只,市场价分别是13400,13300,11700,有钱任性还不会得选择困难症。

所以, 就算破产后的蒋南孙,依然是袁媛惹不起的灰姑娘!



她可以在和王永正分手6个月内就还清300万的父债,靠什么,光靠死工资吗?

就算杨柯一个月给她开10万!就算李一梵多给她介绍几个外快,也不可能啊!

那这钱哪来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剧中,很多人更理解不了穷人朱锁锁。


你一个穷人,为什么也能穿戴得如此奢靡呢?

难道在电视剧的背景里loewe 、celine 、gucci都是地摊货?

其实,除去明星本身的代言和赞助要求,原著作者亦舒本身的眼光就很高。



亦舒爱钱,也舍得花钱。

粗略算下现在做一个亦舒女郎,入门行头差不多要二十万。

白色衬衫,卡其色七分裤,再戴一枚男士金表,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髻,走路带风,干净利落,这些都是亦舒女郎的代名词。

亦舒最看不上什么样的女人?

第一种就是品味差的女人;

就算美艳如李嘉欣,眼是星光,朱唇冰面,再配上繁重的低胸礼服和炫得让人眼瞎的钻石。


都被她说成 “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第二种就是手心向上的女人;

在亦舒眼里,不工作的女人是没有光芒的。

所以她钟爱老式的黑白灰,品位卓群,看重服装的剪裁,而非流行风尚,而且能在职场中独当一面。


比如徐克前妻施南生的穿衣打扮和行事风格,是亦舒眼里,香港中环职业女性的品位代表。

当时坊间有人传言,蒋南孙的原型正是香港影星施南生,清朗冷静。

而朱锁锁的原型,正是利智。


亦舒形容利智:“ 如果你也有我那么幸运,同利智用上海话交谈过,你会,一、之后十天八天内都晕淘淘,受她一口轻糯的沪语醉倒,二、会发觉她爱用老字代替邪气:老时髦、老麻烦、老阔...”


在《流金岁月》中,朱锁锁的品味被亦舒总结为:

瞧见没有?亦舒笔下的品位归宿,最终还得归于面料中的经典代表——cashmere开司米羊绒。

在这种品味的推崇下,最被亦舒另眼相看的莫过于周天娜了!

言语赞美不够,另写了部小说《圆舞》,以美人为原型写一生。

Tina Chow,那是20世纪7、80年代最有型格的女人,当之无愧风格永存的一代缪斯,也难怪能被亦舒念念不忘。


可能是接触的豪门女性众多,亦舒笔下的豪门女性也最多。

而亦舒自己,也是一个传奇。

亦舒原名倪亦舒,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

她有一个很有名的哥哥,叫倪匡;还有一个有名的侄子,叫倪震。


亦舒自己的豪门,全靠自己写出来的。

她一共写出了300部作品,最奢侈的时候,曾花一个月的稿费,一掷千金买连卡佛的套装。

亦舒经历过三段婚姻。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画家蔡浩泉,是她追来的。

倪震形容姑姑亦舒这段感情,说她 “十多岁便出走结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几年便离婚收场。”

与蔡浩泉离婚后,亦舒对演员岳华展开了热烈追求。

当时岳华还是她闺蜜郑佩佩的男友,后来,郑佩佩与岳华感情生变,亦舒趁虚而入,横刀夺爱。被闺蜜和男友同时背叛,郑佩佩一怒之下远赴美国嫁人。


亦舒与岳华的婚姻也仅仅维持了两年。

据说是郑佩佩写给岳华的信被亦舒看到了,本来是普通的通信,亦舒却醋意大发怀疑两人藕断丝连,当即把这封信登报,经过媒体添油加醋,导致郑佩佩的家庭也受到了影响。

两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结束后,1973年,27岁的亦舒选择去英国曼彻斯特留学,读酒店食物管理系,并在后来结实了香港大学一名姓梁的教授,二人相伴至今。


不可否认,亦舒不管是职业经历,还是感情波折,都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养料。

她的作品,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也带给女人一辈子的忠告:

“钱最大的用途,不是令我们更突出,用钱用到出神入化之时,应利用它使我们比普通人更像一个普通人:不必抛头露面,从此隐姓埋名,换取最大的自由,成为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