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文:阳光照进下甲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文图/徐明 编辑/吕政保

黄昏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我不曾见过的玫瑰色,这颜色映入流动的下甲河里。河边乡村瓦舍,一排树冠浓重高大的杨树和一棵硕大的楝树在夜色中也安静下来,我身穿青色的背心、条形的短裤,手执蒲扇,坐在屋前的河滩边,看着水中自己晃动的倒影,心绪随波动的河水起伏。此时是1977年6月的一个傍晚。

我的家在河边,推窗望河。每天,我面向这条下甲河。河边生活,河边读书,河边散步。每当春江水暖,河滩上热热闹闹,蹲满了浣衣、洗涮的男人女人。

我的村子,常年雨量充沛,庄稼靠天而活。夏季河水猛涨,看潮涨潮落。母亲立在灶台前,一条土布染的青色的“饭单”系在身上,她被灶膛喷出的一股浓烟呛出了眼泪,咳嗽了几声。母亲嘴里在喊:“饭烧透了!小火小火……”听到母亲的声音,在灶口烧火的我赶紧用火夹捣鼓着灶肚的柴灰将燃着的火苗扑灭,迅速跑出了灶间。我家灶间有只水缸,母亲每天清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饭提水,一只木质提桶上的竹攀被她的手捏得油光水滑。

光阴像下甲河一样奔流不息,它冲刷了一条河,一处堤岸,穿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流经我村子的天际线。

中国的江河水美鱼肥。下甲河也一样,河中,长长的水草随着流水波动,像风吹麦浪,荡漾起伏。 火焙鱼、趴趴鱼、土婆鱼、浪鳍鱼、窜条鱼、昂刺鱼、太湖花鲈……它们恬静地生活在这条水草丰茂的河里。

下甲河,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本地河流。一条河流从下甲村中穿过,将村庄一分为二,形成了河西河东。就像上海外滩的一条黄浦江,把浦西和浦东分隔开来。曾经的下甲河畔发生过太多太多的生活故事。

我是这条河的主人,喝下甲河水长大的人都是这条河的主人,都视这河为母亲河。江南的天阴了还晴,花败了又开。天蓝水清,人的心情也好了。

淼泉镇志记载:下甲村,原名霞盖村,相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韩世忠率军扼守福山、梅李一带,并路经该村至高场(教场)段操练水军,因天气炎热而卸下盔甲,故改村名下甲。

关于下甲的来历,另有一说,宋时康王南渡路上,曾在当地驻足休息,因而后来叫成下甲。

翻阅下甲 历史 ,一幅下甲人民勤劳奋斗的画卷呈现在眼前。下甲的农耕文明 历史 可上溯至几千年前,并赓续到近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先一直延续风调雨顺、男耕女织的千年香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民获得了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阳光照进下甲河,村庄朝气蓬勃。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语录不时在我耳边响起。这段语录被写在我家白色的墙头上,队里出工收工的社员路过我家时一天要看到好几遍。

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为了三个子女有书念、有衣穿、有饭吃,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每天从公社看蘑菇回来带着一身疲惫,提上桅灯,拎一桶猪食,钻进猪棚。七八月间,天热蚊虫叮咬,父亲还要挺直腰杆从猪圈挑起猪灰往地里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下甲河成为淼泉最繁忙的河流之一,看似不宽的下甲河,是农业生产运输、大队商店进货、农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主要河道。梅李塘桥和淼泉陈泾湾村周边农民摇着大船,划着小舟将自产的农副产品运往集市交易,都经此河道。因而,这条河也成了下甲人民和邻乡进出村庄的主要水上黄金通道。

下甲河的一切,它的生产、生活、生命、生意、财富……他的语言和价值观,都与这条不宽的河流有关。

下甲人杰地灵,下甲人也因出过一名解放军将军而骄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下甲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惊人的,梦里水乡深深吸引了各地来的参观者。

村庄上,高低错落有致的房子,像一架钢琴上的琴键,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乡村音乐。乡间的小道上,我沿着小路,沐浴着阳光,从童年步入少年,从青年走向中年,一路过来。河还是那条河,路还是那条路。一到黄昏,下甲河两岸的万家灯火点亮了我的村庄,村头的路灯也次第亮开,照亮前路。

在我还的小时候,下甲河在我心中已是一条神圣的河流。它以博大的胸怀滋润养育了对河两岸的人民,以大地母亲的乳汁无私浇灌了千顷粮田,使下甲这片土地变得肥沃。在未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翻开这一页,将明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直在 探索 一直在努力。

少年时代的夏天最先回到心中。清波荡漾的下甲河曾经异常的热闹,每天大地醒来,村庄最先从河面喧闹起来,对河两岸河滩栈头,船舫脚边,浣衣、提水、淘米、洗菜、罱泥的……河面鸭子戏水,舟楫往来……

这块土地上有她勤劳的人民,因而,也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八九十岁的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还走得动,还在地里拼命地干活,一直要干到生命的最后。

诚然,下甲并没有傲世的自然风景。几十年过去,这儿的一切都已改变。乡村振兴“千村美居”在常熟大地获得了如此生动的践行。

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千百年来,这条下甲河从南向北连通梅塘直通长江,滔滔的长江水也奔涌而来,流进下甲,灌溉着这一方沃土,养育了两岸的人。这条河,因而被称为是下甲人民的母亲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的下甲人,对这一句话的含义有了深深的理解。过去的下甲河水是干净的,没有受到过污染,可以直接用勺子舀来吃的。

多少年里,家乡的许多河道被一些工厂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水污染了,造成环境污染,最后的结果水不能吃,河里的水不能淘米洗菜,不能洗衣服,也不能洗澡……下甲河也没有幸免,受到污染。

这些年,好在当地政府一直在强调治理环境,整治河道,恢复生态,实行了河长制,让干净的河水回到村庄。

好在有一天,我在下甲河又见到了多年不见的鳑鲏鱼、野生鲫鱼和水鸟。农村里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指甲大小的鳑鲏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一般很难养活。河里有鳑鲏鱼,说明河内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一日回到村庄,见队里的义祥在船上倒笼梢,我问:“有鳑鲏鱼吗?”

他浅浅一笑,说:“有!你看提桶内,不都是鳑鲏鱼吗?”

我上前一瞧,果然,桶内有不少鳑鲏鱼在水中游动,我一阵惊喜。好!下甲塘里又有鳑鲏鱼了。

前几年,听上海的一位朋友说,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城市,什么都不缺,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能买到,但就是有了钱却买不到江南小河里的鳑鲏鱼。

难怪,贾平凹到了常熟,点戏要吃常熟小河里的鳑鲏鱼。我在想,你贾平凹来常熟找到我,保证能吃到下甲塘里的鳑鲏鱼。

我面前的一条下甲河,几乎每个家庭都能在它周围发现与自己家相连的 历史 。春天的夜晚,一次次传来野猫叫春的声音。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故事,我开始文学创作后,文学的篝火,也在那一瞬间被点燃了,热血沸腾。

我常常与身边的朋友、战友、同学说起我在自己家乡的田野调查。下甲的故事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前两年,我去村委会,村书记吴均敏对我说,“下甲的 历史 ,你挖掘挖掘,宣传宣传!”我很受鼓舞。

那天,我在他的办公室和他聊了一个晌午。

在这个村庄里长大的一代代孩子,都将读好书作为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一种方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总是喜欢辗转寻找关于下甲的旧照片,搜寻 历史 深处的故事和新时代的典型。

水无常形,下甲河也一样。渐渐地,下甲有了两种不同的乡村记忆。

我从未离开过下甲,说离开,也就离开过三四年,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深深感激着下甲。下甲如一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如今,从回忆里拾起它来,一切都还是从前那样新鲜。

现在,我已远离童年了,所以,此刻我可以肯定,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最甜蜜的梦在下甲。

一路走过来,一路感动,一路深思。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收官之年。我深深地祝福下甲,下甲村与全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一样,拥有美好的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迈向 社会 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上展现“下甲作为”,下甲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