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为何宁愿跑路,也不愿申请破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0
闲着没事,来唠唠!先举例:

有个朋友的亲戚,以前是大老板,资金链断裂,儿子是硕士,劝他申请破产。

他不听,想着只是临时资金周转不开,还有机会翻身,破产就永远没机会了。现在被抓坐牢,公司强制破产。

为啥不申请破产呢?说说破产给他带来的影响,就知道了:

1,破产连累家人,他的几个直系血亲都限制消费,银行卡不敢用了,有钱进来都会冻结。

2,法院贱卖资产,值1000多万的设备卖不到200万,一旦破产,总有关系户,虎视眈眈盯着你资产呢。

3,银行贷款太坑,明明是企业贷款,却要老板个人担保,或者老板的朋友担保,个人是无限责任的,申请公司破产,债务并不会消失。

4,破产清算,严格按照财税政策,一般的企业都有问题,不抓你不代表你没有问题,要依法破产,很多钱要补上,否则还是破产不了。

不得已,只好跑、跑、跑,看看贾跃亭,这是跑路的代表人物啊!

我觉得吧,现在这企业制度就有问题,要我说小微企业就不要设什么财务,所有的钱直接交给税务局,进货拿着合同由税务局支付,收款钱直接打到税务局设立的公司账户,社保,缴税等税务局看着扣,其他报销直接用电子发票交税务局,每个月的结余打到老板卡里就好,赚钱,接着干,不赚钱就破产清算!这样啥问题也没有,老板也可以安心的搞业务,搞生产,省的每天去学习啥财务知识,小企业用不着,就是浪费资源,钱全部过税务还省去了三角债,银行贷款也方便啊!

你要搞清楚什么叫破产。

破产就是把你所有的财产都拿去还债,还了没钱了,才能破产。

而他直接跑路,可能钱还有,甚至还有很多。更甚至他把大部分的财产都转移到了国外。也就是破产清算他根本就通过不了。

简单讲破产了,就真的变穷人了,但负债没了。

一个是宁愿法律上负债累累,但实际上有很多钱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完。

当然了,我们现在的法律是公司破产就行了,个人不用破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公司倒闭这么多,很多老板却圈钱吃饱走人的原因。

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并且负债累累时,能保护你的也只有法律了。如果利用跑路来远走他乡,这样的行为便是对抗法律,不会有好结果。既然法律愿意保护这些破产的企业,为什么气压家还是选择逃避呢?我慢慢的解释这一个现象!

1,真实案例

温州当地企业—信泰集团,其董事长胡福林负债出走美国,后来得到政府“不逼债”的承诺,于是回国开始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把所有的债务合理安排好之后,他在电视上称“与其跑路,不如申请破产保护”。

这种事件是一种破产清算的积极事件,但是也有让人心寒的例子。2018年1月25日,80后创业代表茅侃侃于家中自杀,原因是没钱再继续创业,公司即将破产。事件发生之后,引起创业圈里的一阵骚动。

2,真实数据

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出现问题,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关门。到了2012年,温州吊销、注销的企业数据显示有9000多家,但其中仅27家申请破产,比例为0.3%。在2016年间,我国仅注销、吊销企业数量合计就高达138.6万户,但是收到的破产案件只有5665件,比例约为4%。这些数据真实的告诉我们,企业在最后无奈时,选择进入破产清算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3,为什么不申请破产?

至于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财产情况等等之类的来考虑。法院对于一个企业申请破产保护的程序也比较严格,所以说申请破产的话需要时间人力等成本的付出。很多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股东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无法具体进行区别,这就对于破产认定会产生很多麻烦的地方。

综上所述,很多人不愿意申请破产,也是对于法律的不理解,不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企业真正的走到破产这一步的时候,希望大家还是认真负责的对待公司所带来的 社会 影响,而不是一走了之。

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并且负债累累时,能保护你的也只有法律了。如果利用跑路来远走他乡,这样的行为便是对抗法律,不会有好结果。既然法律愿意保护这些破产的企业,为什么气压家还是选择逃避呢?我慢慢的解释这一个现象!

针对该问题,个人见解如下:

1,真实案例

温州当地企业—信泰集团,其董事长胡福林负债出走美国,后来得到政府“不逼债”的承诺,于是回国开始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把所有的债务合理安排好之后,他在电视上称“与其跑路,不如申请破产保护”。

这种事件是一种破产清算的积极事件,但是也有让人心寒的例子。2018年1月25日,80后创业代表茅侃侃于家中自杀,原因是没钱再继续创业,公司即将破产。事件发生之后,引起创业圈里的一阵骚动。

2,真实数据

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出现问题,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关门。到了2012年,温州吊销、注销的企业数据显示有9000多家,但其中仅27家申请破产,比例为0.3%。在2016年间,我国仅注销、吊销企业数量合计就高达138.6万户,但是收到的破产案件只有5665件,比例约为4%。这些数据真实的告诉我们,企业在最后无奈时,选择进入破产清算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3,为什么不申请破产?

至于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财产情况等等之类的来考虑。法院对于一个企业申请破产保护的程序也比较严格,所以说申请破产的话需要时间人力等成本的付出。很多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股东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无法具体进行区别,这就对于破产认定会产生很多麻烦的地方。

综上所述 ,很多人不愿意申请破产,也是对于法律的不理解,不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企业真正的走到破产这一步的时候,希望大家还是认真负责的对待公司所带来的 社会 影响,而不是一走了之。

你好, 商函杂并论,一个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企业家情愿跑路也不申请破产倒闭!

首先,企业家都有赌徒心理

赌徒会因为输了就收手吗,赢了想再赢,输了要翻盘,至少想回本。

创业也是一条不归路,那种欲望的诱惑是无法抵挡的,曾经自己成功过,不甘心不放手,相信一定可以赌回来, 任何企业家都有极度乐观积极的一面 。

其次,企业家都习惯了风险管理

企业家做起来 一路上都是披荆斩棘,战战兢兢,如略薄冰,见多了各种企业经营风风雨雨。

任何一次失败,下一次可能就是成功,一路走来自己经历太多失败。或者听说看多了多少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和分享的心灵鸡汤。

第三,尊严,荣誉让自己不允许

企业家到了基本财务自由,很多都是为了荣誉坚守坚持继续冲锋拼杀商场。

一个是回不了头,到破产状态负债累累, 高额负债状态是企业家常态,他们回头无岸,很难归零重启 。他们也不愿意回头,再去从零开始和新生代一起起跑竞争,守住平台就是守住一切,一切事业,尊严,家庭等等。

所以很多企业家真的自己都失去信心放弃了的时候,宣布倒闭破产都来不及了,没有选择,有选择的或者被其他合伙人左右选择,有其它事业才会放弃自己“一部分”选择申请破产。

大部分企业家走投无路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回头,只能铤而走险,赌一线生机!

都没说对,理论上说,现代企业基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家个人的财产是分开的,企业破产之后企业家个人不承担出资之外的任何损失。但以上是理论,实践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运营并不规范,企业财务基本上都是老板个人说了算,平时能还款还好,一旦破产,几乎百分百都有抽逃出资、侵占公司财产之类以及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表的问题,而这是要判刑的。第二就是因为第一条的原因,大部分银行在贷款给企业的时候,都要求企业老板以个人财产出具不可撤销的担保,那么企业还不起钱的时候,企业家个人的财产也保不住。

欢迎关注 影视咖 一个名不符实的公众号

民营中小企业的老板跑路现象比较多见,甚至可以说有些严重。我谈谈我的看法。

1.民间借贷违约有时候涉及法律灰色地带,债权人不好惹,更不会认“有限责任”这个法律创设——涉黑涉高(利贷)就会引来家人和自己的生命威胁;

2.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依然是大问题(尽管在改善),说白了,债权人都知道你公司的钱就是你的钱,你要买个车换个房就从公司挪笔钱让会计做个帐;你说企业垮了你开始吆喝“有限责任”,别人会买你的帐?

3.目前比较谨慎的银行为了控制坏账风险,对于一般(例如资质并无政府背书或担保并不特别充足)中小企业融资借款,都要求企业主(或其亲戚朋友)提供个人保证;而中小企业本身资质层次不齐、缺乏高价担保物的现实也加剧了这一状况。这样进一步从法律上把“有限责任”给消解了,企业破产就意味着个人受累——事情闹大了就不如跑路。

4.从头到尾就是骗局,纯粹恶意逃债,没啥好说的。

在美国我们经常能看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连个人也经常申请破产。相对美国完善的税收体系和信用体系,中国在这方面还没开始起步。那么为什么中国很少企业去主动申请破产保护?我认为这几点是关键。

我在办公司的时候,也以企业申请过贷款。当时公司每每年纳税100万,月流水平均500万,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去银行申请30万的企业贷款,居然申请不下来。银行的工作人员说,你不能以公司申请,也不要以法人身份申请,你就以员工身份申请,还可以批30万的个人信用贷。由此可见,在中国,通过正常渠道进行企业贷款的难度。

上面出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很多公司最后不得不由老板个人来承担债务风险,一旦公司运作出了问题,贷款都落到了个人头上。

我有个老哥,因为公司出现周转困难,自己以个人名义贷款了100万的月利息5%的高利贷。好在最后也融资成功了,把欠债还上了。如果没有还上,巨大的债务会让你翻不了身。很多时候高利贷的所作所为大家也知道,不跑路可能会更惨。

中国的税收体系不完善,欧美都是税收后置,就是买东西的人缴税,中国是卖东西的人缴税,这也给了很大的逃税空间。再加上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税收自然是会想办法逃掉。目前国内逃税50万以上,属于重大偷税漏税,判处有期徒刑3年以上10年以下。这种程度的逃税,几乎一查一个准,所以谁敢去清算。

那些说没有法律意识的,难道没有想过,做企业的有几个会不去了解法律风险,谁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律咨询。就算没有法律顾问,财务也会告诉老板怎么去避免的,所以根本性的愿意,并不是没有法律意识。

首先 银行的贷款 政策和方式 是不允许你破产 就是你破产了也要找到替罪羊

其次 任何中小型企业都经不起破产清算和税务审核 你敢申请破产就会经法院给你送套白金手镯

最后 国家的政策 是好的 到具体实施还是看关系 有关系的破产不了 没关系的破产不了 中国的信贷机制 和相关的法律很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不是死到产品和经营上 都是死到人情世故 资金链 和税务体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