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角色再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2018年8月18日至8月31日,我作为三明市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中的一员,在市教科所领导的带领下,前往苏州、杭州跟岗学习。我和同行的学习都有同感:日程满满,收获满满,信心满满。通过跟岗学习,我对校长角色有了新认识。

   

专家张正耀在《做永远的领跑者》讲座中指出:"校长要做永远的追光者,生命成长的责任者,未来发展的规划师,专业提升的引路人,观念转变的助理员。”"校长是播撒阳光的人,自己心里要充满阳光"。"校长的头衔是独亨的,他是教学管理的权威、教学改革的专家、学校的研究者、学校标志性人物,学校的一切荣誉实际上都是校长的,所以不能与教师争荣誉。""真正的好东西是不用做广告的,做名校长最好的修行在做好岗位工作。""一个名校长是自然形成的,可以学习,不能复制;可以培养,但不可以终身亨有;要相信桃李不言、自下成溪,要倾心耕耘、静待花开。"张正耀同志的这些说法,虽没什么高深之处,但接地气,让我受用,一方面是因为他来自一线的,系"土专家",许多观点是他经验的总结,我们听起来亲切。另一方面,他也针对目前名师、名校长功利化倾向,对我们进行谆谆教诲,让我们不沽名钓誉,要实至名归,不要魂不附体。我想他所强调的乃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契合本人"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平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的处世原则。

    在苏州期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校长主要有:苏州平江中学的邓大一校长,苏州三中的戴永校长,苏州大学实验学校陈国安校长。

      因我所跟岗学习的学校是苏州平江中学,所以有8天的时间与该校邓大一校长接触、观摩、学习。邓校长给我的印象是"大气"、"悠闲"。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总给人"大气"印象,首先他个性鲜明,不拘小节,他说话率性真诚,香烟不离手,与我想象中的名校长形象有较大反差。他说:"文化不是打造的,应该是积淀的"。"凡新东西,混进去可以,行动要谨慎"。"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教育想吃独食的想法很可怕,本来是社会的责任,会成为学校的责任"。二是他大刀阔斧,锐意改革。我百度搜索一下,有关邓大一校长出席的全国、省、市的研讨会主题发言不少,主要有"共同学习"、"年级别管理"、"分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等。正如他所告知的,"改革,可以来疑聚人心",平江中学仅用十几年时间,把原三所薄弱初中校整合成苏州市名校,靠得是锐意改革。三是他着眼大处高处远处。邓校长要求我们要研究国内国际教育趋势,要逐句逐字研读国家政策,从中悟出努力方向,他旁征博引了联合国有关教育宣言对世界教育乃至人才培养方向的巨大影响,也形象分析近年浙江教育异军突起的关键因素,是吃透国家自主招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政策,2017年高考上清北学生达490多人。他还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政策出台主要是听专家的,把专家的意见上升为国家意志,所以,校长要努力成为专家。四是他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我们针对其学校各种改革存在的疑问和问题交流时,他毫不掩饰,我们列席该校行政会、校务会,决策十分民主。所谓"闲":即他没有我想象中大校校长的忙碌,我好奇问过他:"为何没看他巡课听课,大部分时间都呆办公室?",他风趣地反问我:"你认为校长主要工作是什么?", 其实,我也知道校长的领导首先是理念的领导,可我做不好。当然我也清楚,他之所以能"闲",是因为他带领建设了一支好团队,我与学员们开玩笑地说:"在平江中学,下到备课组长、年级主任,上至副校长,开个讲座谈点教育,个个像校长,这样的学校校长不必像我们那么琐碎,但仍可以精细。”

   

  因为恰逢"第九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堂与教字改革论坛一一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在苏州三中举办,我有幸聆听戴永校长的演讲,并走进苏州三中的课堂,戴永校长给人的感觉是"睿智儒雅",在论坛中他作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抢占未来教育发展高地》的主旨发言,留洋博士背景他向与会者介绍苏州三中信息化建设的起因、历程及对教学深刻影响。在他带领下,"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成了苏州三中两大办学持色。他坦言"教育的差距,其实是教师成长的差距。"

因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听取特级、正高级教师赵家军校长所做的《基于实践的校长领导力漫谈》讲座,才有近距离见到陈国安校长,他让我很"惊讶",一是他那披肩长发,只有开放的苏州才能包容他,中国的校长这么张扬个性的应该是罕见的。二是他的高学历。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学校的总设计师和领头人陈国安,一位颇具人格魅力、教学魅力和创新激情的学者型校长。在学校,师生们都称呼他为“安子老师”。其实,除了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校长的身份,“安子老师”还是苏州大学的教授。正因为他见识了很多好的大学,所以当他在办基础教育学有校的时候,起点就不会低,格局就不会小,视野就不会窄。

事业的关键在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学校必然有一位好校长。都说江浙是中国教育的高地,他们倾心培养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应是成功的法宝之一。

          大田教育局  田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