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信佛教中的理论,不读佛教的经典,但是能行善,并帮助更多的人向善,能得正果不?

就是说如果是信其他信仰的,或根本没有信仰的,但是行为是善的,佛教里是怎么看的?
对1楼的回答直接鄙视了,期待好一点的答案

行善只能得善报,而不能得正果。因为我们所谓的善都是有漏的善,都不是圆满究竟的善,有漏的善就是说善果有尽头,而且得善报时也会伴随着烦恼和痛苦,最关键的是我们得善报,享受善报时,会迷而不觉,不知不觉就造下了罪业,恶业,帝王的福报很大,但也极易造最业,一个命令不善,就会伤害一国的人民,就可能会造下无边的罪业。
只有在觉悟的基础上行善积德,这样的善才是无漏的善,福得才会转化为功德,才能得成佛的正果。这就是佛教强调的福慧双修。行善是修福,读诵经典是修智慧。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2
证果应该可以。讲一个故事吧。持地菩萨过去读书很少,对于佛就基本不知道了,但是心很好,有人推个小车推不动他就帮人家推一下,看到河别人过不去他就搭座桥,看到地上路不平他就给把路修好。他的善举终于感动了佛陀(忘记那尊佛的名字了是过去佛不是释迦佛),就想点化他。佛见到他,就对他说,你把地修平了,可是你的心不平啊,持地菩萨顿时开悟。心平国土就平了。持地菩萨就开始随佛学心地法门。后来愣严二十五圆通,持地菩萨就说地大圆通-心地法门。其实佛教是重修大于学的。不读佛经没关系,但是要安照佛陀所指明的道路去做。但是你头一个命题有些问题,十方三世诸佛以信为入。如果不信你何来修行,佛说行善,你若不信你根本就不会行善。其实法在哪里就在你心里你心里本就藏着佛法你若不信佛道不发愿利益众生不行佛菩萨善道你的佛智终究发不出来。最后说下行善,行善很好但只是种下了福德,若你能在行善的同时产生观慧,体查:苦,空,无我,无常。并随时将善与空性相应,忍辱,并更精进行善,同时帮忙苦难众生你六波罗密就圆满了。佛教重在体会要好好体会世界就会因你而变了。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第2个回答  2010-02-11
不能。 因为这和成就圣道以及获得正见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同放生,行善,布施都无法获得正见,只有持戒,禅修,再配上行善,布施才会变得有意义,能成就圣道。 佛陀在杂阿含33卷宣说在家居士的标准,其中提到的第一个就是正信,拥有正见的信仰。

佛说:「优婆塞若能成就以下十六法,就是优婆塞能自安安他。是哪十六种呢?摩诃男,如果优婆塞具足正信,也能引导他人归信三宝;自持净戒,亦以净戒教授他 人;自行布施,亦教人行施;自行前往塔寺见诸沙门,亦能教人前往礼见诸沙门;自己专心听法,亦教人听法;自己受持法义,亦教人受持法义;自己观察法义,亦 教人观察法义;自知深义,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亦能教人解了深义,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摩诃男,若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就是优婆塞能自利亦能利他。

摩诃男,若是优婆塞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大众眷属都会前来亲附,受他的影响,这名在家居士在婆罗门众、刹利众、长者众、沙门众、及其馀诸众中能发挥他深远的影响力,威德显曜。就如同太阳在一天当中的初、中及后时,都能光明显照。
就是这样,优婆塞若能成就十六法者,便能于初、中及后时,威德显照。就是这样,摩诃男,若优婆塞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可说是世间难得。」

因此缺乏正信,正见的善行是世俗的道德,世俗的福德。 而拥有正信以及正见的善行(持戒,禅修,布施等等以及其他世俗善行)才是拥有走向解脱之道的功德资粮。
第3个回答  2010-02-12
首先,只行善,还是不能跳出六道轮回,在佛教里也很特别提倡行善,但行善是前和后,最好都不要自己宣扬,否则会造口业,说白了,就是默默的,到时自然会有福报,下一世也会转生人道,享受福报,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的,行善越多,福报越大,积的德也就越多。这些也可能体现在你后人身上。而且不要造恶业。一点浅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2-11
修福不修慧 白象披璎珞
修慧不修福 罗汉应供薄

在迦叶佛时代,佛徒遍及世界。

有兄弟二人,都出家做了沙门。二人皆欲成正果。

这兄弟俩平日倒是专心修道,诚心敬佛,只是两人做法有些不寻常,让人感到实在未全心全意供佛。

怎么回事呢?

原来,哥哥只一心一意坐禅求道,可是从不布施。而那个弟弟虽一心一意布施修福,但又常常破戒,仿佛存心似的。多少年来,二人都是如此。

后来,哥哥因为从释迦出家而得了罗汉道,把弟弟的羡慕得不得了。但是,他又吃不了哥哥的那种苦,便投生到大象群中,成了一头象。

由于这头象前世布施修福,此生颇有善缘,它长得威武雄壮,被国王相中,成了国王的宠物。

这头大象力大无比,能为国王抵抗外敌的入侵,周围的敌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国王便把大象封为"百户王",并用金银、珠宝、璎珞等把它装饰起来。它想要什么,国王就给什么,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可那个修成罗汉的哥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衣衫褴褛,饮食缺乏,饥寒交迫一直在困扰着他。

一次,他一连七天未化到缘,饿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万般无奈,他只好吃一些鹿群吃剩下的东西,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这位哥哥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去投奔他前世的弟弟--象王,以求吃顿饱饭。

象王正在跟自己的儿女们在一起,大吃美味鲜果。它现在过着如此舒适、奢华的生活,哪里还记得前世的因缘呢?

那象王正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手下的一个象卫士进来报告:"我王,外面有一个沙门要见您。"

"宣他进来就是了。"象王根本没当回事,

"父王,他是给您送礼来的吧?"象王的女儿好奇地问。

"难道你不知道吗?只有人们给沙门吃的东西,哪有他给别人送礼的道理!"

象王的儿子听了这话,笑着问道:"那么,您会施舍吗?"

"爸爸的东西都是国王赏赐的,是不能随便施舍给哪种人的。"

这时,做了罗汉的哥哥走进门来,呆呆地望着象王。

这前世的兄弟俩,就这样彼此对视着,半天没出一句话。

过了好一会儿,象王才开口问道:"你找我有么事吗?"

罗汉见象王高踞在上,对自己神情冷淡,毫无施舍之意,便不顾一切径直走上前去,抓住大象的两只大耳朵,轻身说道:"我与你前世都有罪呢!"

象王听到这话,顿时觉悟到自己的前世可能与这个沙门有什么关系。它立即感到非常沮丧,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了。

罗汉见象王没有一点儿布施的意思,赌气转身走了。

象王身在豪门富贵之中,一贯得意非凡,突然遇到这么个穷沙门,还和自己前世有缘,让它打心里不痛快。

象王的儿女们见一向食欲极好的父王突然间食不甘味,都愁得不得了。可无论它们怎么劝父,父王总是郁闷不乐,无奈,象王的儿子只好到国王那里去求救。

国王正在宫中用膳,卫士进来报告说象王的儿子求见。

"就说我正在吃饭,让他稍候一会儿。"国王说道。

"陛下,它非常焦急,一定要立即见您。"

"那就让它进来吧。"

象王的儿子满面愁云的进来报告说:"尊敬的陛下,我父亲突然间非常郁闷,饭都吃不下去了。"

"赶快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国王听说他治国御敌的得力助手象王吃不下饭去,感到问题重大,着急起来。

"刚才有个穿得破破烂烂的沙门进来,抓着我父亲的耳朵说了句话,他就马上闷闷不乐,饭也不肯吃了。"

"那沙门到底说了什么?"国王有点愤怒地问。

"没有听清他说什么。"象王的儿子喃喃地说。

国王也不吃饭了,立即传卫士进来吩咐道:"你马上带几个人跟小象去把那个沙门给我抓来,我要亲自审讯他!"

卫士们跟象王的儿子一起出去了。国王吃罢饭便在宫中等着他们回来。

不一会,卫士们便将那个穷沙门带了来。

"该死的沙门,你知罪吗?"国王厉声问。

"尊敬的陛下,我犯了什么罪?请您指明。"

"你跟我的象王说了什么恶毒的话?"

"没有,没有啊。"

"那为什么我的象王吃不下饭去?它要病了,我饶不了你!"

"噢,是这么回事。"罗汉把前世因缘和刚才跟象王说过的话都告诉了国王。国王心中也有许多感喟。他对罗汉说:"既然你们前生有此缘,我也就恕你无罪。念你衣食无着,赶快回去忙你的衣食吧。"

罗汉走了。国王又费了一番口舌,才使象王新高兴起来,心安理得地过起了自己的舒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