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什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也许自《共产党宣言》问世起,这个问题的提出已超过一个半世纪。而今,人们仍在追问。

      他们被称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但更多时候也被凡人琐事包围,也在为柴米油盐奔波;他们胸前那枚党徽不过3.7克重,但它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被看得很重很重;他们用无悔的一生践行入党宣誓时的初心,却也在为亏欠父母、妻儿默默流泪。

      近两年来,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为我们演绎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很多纪实作品为我们讲述很多家喻户晓人物的感人故事,让那些伟大而又平凡的共产党员样子越来越清晰,带给我们别样的触动和感悟......

      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

      战争年代,每当战斗最艰苦的时候,共产党员总是带头跳出战壕,冲进枪林弹雨。和平时期,每逢紧急关头,共产党员总会用义无反顾的举动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信仰就是特殊材料的基因。无数红色电影中,共产党员被捕后,敌人严刑拷打,用尽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却始终无法从他们口中撬出一个字来,得不到一丝情报。东北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被日寇逮捕后,在狱中九个月受尽一切非人的折磨和凌辱,甚至包括最残忍的电刑,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日本人回忆赵一曼女士: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保守党的秘密”,6个字的誓言,用尽一生践行。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老革命陈岩石讲:共产党人的“特权”是为了有资格背炸药包。为了争取一个背炸药包的机会,众多战士踊跃入党,这份“特权”让人热血沸腾,这样的“特权”才是共产党员们值得骄傲的荣耀。        旅史馆那份带着8个弹孔的入党申请书,虽然很短,但字字千钧。战士陈占芳被连队党员冲锋陷阵的壮举所震撼后,向党组织郑重递交申请,付出年轻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完成任务,经受住了考验,被追认为了中共正式党员,那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申请书,更是用生命践行理想的真实写照。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一度引发全民观影热潮,掀起“长津湖效应”,激荡起无数中华儿女内心深处质朴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指导员梅生本已转业,凭对党对国的一腔热忱,义无反顾的回到队伍,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辈就要打”的意义。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其有幸,成了他们誓死守护的下一代......也许这就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2014年大三时的一次夜间训练,面对突起的山火,郭教员集合完队伍:“所有党员,上前一步,跟我去救火”,懵懵懂懂的我带着救火工具紧随队伍第一波次冲进火海,第一次感受到身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第一次感受到党员就是那群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计后果的凡胎肉体。

        平凡之中,他们默默坚守。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乐于奉献、勇于牺牲、无比忠诚于党和人民,用实际行动解读自己的入党誓词,并恪守终生。

        “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这应该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的专有代名词。他作为凡人,尽力把每个角色扮演到位,为父至亲、为夫至爱、为子至孝。作为共产党员,任县委书记短短一年多,“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铸就了精神上的永恒,成为了共产党员学习的“样本”。

        王新军——焦裕禄之后的第14任县委书记,不怕老百姓说“焦书记好”,就怕老百姓说“还是焦书记好”,51岁的他把根牢牢扎在兰考大地,父亲从住院到去世,一共只去看望过两次。用一双脚板走遍全县451个行政村,走进人民群众心中,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成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口中的好书记。

        张富清,曾立过特等功一次,军、师、团一等功各一次,师二等功一次的战斗英雄,身体负伤后转业到偏僻山区支援祖国建设,深藏功与名,一干就是一辈子。《功勋》中的样子深入人心:“一双草鞋,各个公社都走遍,一条裤子,缝缝补补穿好几年”“有好事,先想着群众,有困难,第一个往前冲”......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初心,用一辈子阐释共产党员的“奉献”。

        隐姓埋名、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在群众中默默工作的战斗英雄,又何止张富清一人。紧要时刻力挽狂澜,英雄事迹令人荡气回肠,而生活的常态确实平淡、平凡。

        李玉安,被魏巍误以为已经牺牲,当做烈士写入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生于1924年,参加过四平会战、辽西战役、平津战役等,荣立战功十余次,其中,一等战功两次。1950年11月30日,作为38军335团的一名战士,参加了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身负重伤后辗转送回祖国,伤愈后转业到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工人,隐瞒功名,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柴云振,被写入朝鲜课本、被当做战斗英雄瞻仰了整整33年,1985年受邀赴朝后,又亲手将自己“遗像”取下。渡江战役已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一个人歼敌100多名,殊死拼搏后晕死过去,辗转送到内蒙古养伤,尔后作为三级伤残军人复原,在岗位上默默辛勤工作,从未吐露过自己功绩,直至登报被寻找后,他的儿子才得知父亲竟然是一位“战斗英雄”......

        有着惊天动地的业绩,又一辈子甘于默默无闻,甘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更多时候只愿吃苦,不愿享受。

        星星之火,他们无处不在。               

        9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是同事、朋友,家人,是茫茫人海中熟悉又陌生的一张张面孔。走进党员中的那些优秀分子,总让人有一种别样的触动和感悟......

        武汉抗疫的战场上,有一个女孩让我印象深刻。忘了她叫什么,但每每想起,都令我热泪盈眶。奋战在抗疫一线,母亲突然离世,只能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无法想象这种痛苦。忠孝难两全,以三鞠躬感谢完母亲的养育之恩后,穿戴好防护服又消失在忙忙碌碌的医务人员队伍中......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了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面对众人的质疑,这是黄文秀坚定的回答。化作春泥为护“脱贫之花”,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坚守入党初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把年轻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伟大事业,短暂铸就永恒,平凡彰显伟大......

        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响应号召到贫穷落后的萨如拉图雅嘎查当知青,改革开放后多次放弃返程机会,坚守“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军的儿子可以做将军,也可以做普通人”,这是父亲对他的劝诫,也是两代共产党人的接力棒,不看重所处位置有多高,看重对人民有的贡献多大。

      让我们感动的优秀共产党员,又何止这些。同是辛丑年,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到“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出发同中国说话”,振奋人心,霸气十足,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立起的大国尊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是我们可爱的边防战士用年轻生命抒写的辉煌;《长津湖》的荧幕面前,耄耋老兵独臂庄重的敬礼,令人泪目,用无声向长眠的战友述说今日之盛世......                         2021年12月22日  西盟岳宋 参考:《功勋》《国家记忆》《榜样6》《抗美援朝战争全史(军职在线精选音频)》《长津湖》《我的父亲焦裕禄》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