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恶性循环论的理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投资的资金供给(储蓄)和产品需求(消费)都不足,这就限制了资本形成,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困之中。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在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小;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稀缺,从而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在需求方面,资本形成也有一个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供给,“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纳克斯总结成一句话:“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或者翻译为“穷就是因为它穷”。
要打破这种贫困恶性循环,必须进行大规模、全面的投资,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通过同时在许多工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投资引诱,使各部门的投资有利可图,资本形成就能实现,恶性循环就能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