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火车站弃婴变身名校博士,带着八旬痴呆养母求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7

1991年,湖北随州市的吴世菊夫妇在火车站附近捡到一名女婴,决定带回去将她抚养成人。

没想到这名女孩一路“打怪升级”,28年后成为名校博士。

不幸的是,求学期间她的养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这名女孩毅然决然带着八旬痴呆养母继续艰苦求学。

这个女孩叫孙玉晴,她求学背后又有怎样感人肺腑的故事呢?



孙玉晴回忆母亲捡她的地点

火车站弃婴

1991年,年过半百的吴世菊和孙希贤夫妇外出办事回来,途经随州市火车站旁边的小巷子,看到一群人在围成一圈议论纷纷,不时还能听到几声婴儿的啼哭。

吴世菊走近一看,发现一个行李袋里包裹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这恐怕又是谁家生的女娃不想要了吧”,吴世菊心想着。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重男轻女的现象很严重的,生女娃意味着少了一份劳动力还多了一张嘴吃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的人们普遍还没有富起来,养不起孩子的有的就送人了,大多数就是把孩子抛弃了,谁捡到抱回家是孩子的福气。

吴世菊和孙希贤老两口一商量,遇见即是缘分,这孩子没人要,咱们就抱回家吧,这孩子怪可怜的,这样下去孩子也是凶多吉少。

老两口没孩子,没想到年过半百了上天“恩赐”了一个孩子。

孙希贤是小学教师,在那个时代,算是一个“文化人”。给孩子起名的时候,也难住了这位小学教师。

思来想去,想给孩子取个比较有几年意义的名字,拍破脑袋终于“灵光一闪”,他们是在一个晴天遇见的这个孩子,那就叫玉晴吧。

玉晴谐音遇晴,又好听又有纪念意义。能想到这么好听的一个女娃名字,给孙希贤高兴坏了。



孙玉晴

老两口自从有了玉晴以后,那真是“捧在手里拍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非常疼爱这个孩子。

在孙玉晴一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老两口顾不得劳累,连夜送往医院给孩子看病。

在孙玉晴生病住院的那些天里,尽快吴世菊老两口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已经付不起医药费了,可是孩子的病要治啊。

他们决不能接受因为当时的善念把孩子抱回来却又养不活,这样不是害了孩子吗,他们不在意面子,找到孙玉晴的主治大夫给跪了下去,请求医生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救孩子。

“我们实在没钱了,孩子的治疗能不能别中断了啊,我们给你打欠条,砸锅卖铁去要饭也会把钱补上”。

吴世菊哭着哀求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生被吴世菊老两口的善念打动了,经过医院领导商量后决定,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机构,不能见死不管,他们会给孙玉晴减免一定的治疗费用,但一些基础治疗费用还是要吴世菊承担的。

“那当然,那当然,医院肯继续治疗我们已经很感谢了”。

吴世菊一边擦眼泪一边感谢医生。

吴世菊和孙希贤这么大年纪了,轮流给医院免费打扫卫生来感谢医院的帮助,还把自己吃饭钱省下来给孙玉晴看病。

就这样,孙玉晴从“死亡谷”走了一圈又安全地回来了,这么小的娃娃,经历了一场大病,让吴世菊两口子更加疼爱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很快,转眼就到了上学的年纪,老两口很早就给孩子准备好了上学所需要的一切。

“女娃子上什么学啊,再长大点就可以出去打工挣钱了”。邻居的嘲讽惹恼了当小学老师的孙希贤。

“我自己养的娃娃,上不上学我说了算,女娃子咋啦,女娃子就不能念书识字了”。

孙希贤扯着脖子红着脸跟邻居们嚷嚷。

原本就聪明伶俐的孙玉晴上学后,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吴世菊老两口乐开了花,这女孩子真好,又乖巧又懂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玉晴念到中学时,孙希贤年纪大了。 已经从小雪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了,这原本贫瘠的家庭渐渐地越来越吃力了。

为了不让孩子因为缺钱中断学业,吴世菊就出门捡垃圾,每天都到垃圾池里去捡塑料瓶子,一天要翻很多遍。

孙希贤就负责把吴世菊捡回来的塑料瓶子分好类,为了能卖到一个比较高点的价钱,孙希贤要去到一个离家20多里路的废品收购站。

孙玉晴也是一个很争气的孩子,除了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外,休息的时候就帮着妈妈一起捡废品,然后帮爸爸卖废品。

虽然日子过得苦了点,但一家人的性格都比较要强,他们不觉得捡废品有多丢人,自食其力本就是一种美德。他们对这件事看得很开,所以倒也乐观,并没有太多的外界压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孙玉晴又遇到了怎样的坎坷呢?



吴世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一定要考大学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孙玉晴也即将面临着人生重大的选择——高考。

吴世菊和孙希贤毕竟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已经承受不住太多生活的重担,再加上各种疾病缠身,为了能省点钱,也为了不影响孙玉晴学习,一直都是强忍着没有去医院看病。

尽管已经尽力隐瞒,但孙玉晴还是知道了这事,父亲孙希贤病的十分严重,无论如何是藏不住了。

放假回家的孙玉晴哪还有心思学习啊,哭着要留在家里照顾病重的父亲。 然而孙希贤却很严厉地对女儿说:“你必须回学校去,好好准备马上就要高考了,这个时候怎么能分心呢”。

看到女儿伤心的哭泣,孙希贤又轻声的说道:“好闺女,回学校吧,爸爸还等着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呢”。



孙希贤和吴世菊两位善良的老人

孙玉晴不敢违背爸爸的意思,一步三回头地回到了学校。哪知道, 第二天,孙希贤就过世了,这个打击对孙玉晴太大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孙玉晴整个人都是一种“懵懵”的状态。

高考,这个差不多能决定一辈子命运的考试,孙玉晴发挥失常了。正常发挥的话,考取个本科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孙玉晴最后的分数可以上一个三本院校,但一想到三本院校那高昂的学费,孙玉晴想都没想就放弃了。

最终,孙玉晴只能上个高职高专院校。



大专院校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上了专科学校的孙玉晴并没有气馁,她知道不是自己学习不好,只是突然父亲过世对她的影响太大了,高考没有发挥好。

“专科不是我目标,我可以升本科,本科可以考研,还可以再考博,一样不比别人差”。

孙玉晴暗暗地给自己打气,这么要强的女孩岂肯轻易认输。

虽然有满满的雄心壮志,但她依然不得不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上大学一年四五千的学费,还有上学期间的生活费,是孙玉晴必须要靠自己解决的。

“妈妈吴世菊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现在能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妈妈能把自己养大,供自己上大学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不能再让妈妈为难,“等要靠”从来不是我孙玉晴的性格”。

孙玉晴挥舞着拳头给自己加油:“我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亲戚的帮助下,孙玉晴申请了助学贷款,先解决了第一个难题。踏入大学校园后,孙玉晴没有像别的女孩欣赏校园美丽的风景,也没有时间梳妆打扮穿着漂亮的衣服鞋子逛街。

生存是第一要素,平时要上课,周末就去做家教,最忙的时候,孙玉晴一天就接了三个家教。

平时在学校,孙玉晴放学后就去食堂帮忙,这样可以解决她最大的花销——一日三餐有着落了。

就算是这样,孙玉晴的学习都没有落下,大学期间每年的奖学金都有孙玉晴一份。“这是靠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所以我很自豪”,孙玉晴有时也骄傲地安慰自己。

天道酬谢,上天从不会辜负一个如此努力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年后,孙玉晴很顺利地通过专科升学考试,在原本的学校里继续攻读本科。本科期间的生活依然如此,孙玉晴还是那么的拼命,还是那么的努力。

专科加本科的五年时间里,孙玉晴就这么坚持下来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对这样一个倔强的女孩佩服得不行。

最难的是考研期间,学习时间就不够用,孙玉晴还要隔一段时间回家看看母亲吴世菊。

妈妈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老年痴呆症,这种病需要人经常陪伴,还好是初期症状不是很严重,生活自理是不成问题,这也让孙玉晴放心不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苦难,难能去品尝胜利的果实。 湖北的冬天很冷,没有暖气,正处于考研关键时刻的孙玉晴更是拼搏到极限了。

天太冷,冻得坐不住怎么办?孙玉晴就到楼下围着教学楼跑几圈,等身子骨暖和了,再去自习室继续学习。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走,负责自习室卫生的阿姨都记住她了,每次都等她走了才会关灯。

就算是这样,孙玉晴也没有叫过一声苦,也没有喊过一声累。

这个坚强的女孩,把苦难硬生生地活成了一种财富。

迎接她的,必将是灿烂的未来。



视频截图

经过孙玉晴不懈的努力, 她如愿以偿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是苦尽甘来吗?孙玉晴不这样认为:“只是相比本科期间轻松了一点,我面对的任务依然很艰巨,我决定带着妈妈去读研究生。”

在西安读研期间,孙玉晴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就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和妈妈住在一起。

让孙玉晴哭笑不得的是,妈妈的老年痴呆症已经严重起来了,常常是自己刚出门去上课,吴世菊稍后就是自己出门了,由于找不到回来的路,常常一走就是十几公里。

吴世菊这种状态让孙玉晴担心得不行,坐在教室里也会想妈妈走到哪了,有没有摔倒啊,会不会有好心人帮忙指路啊。

后来,孙玉晴被迫无奈,就做了一个胸牌,上面写着“妈妈患了老年痴呆症,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大家帮忙打电话”。又在胸牌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后来就经常有好心人给孙玉晴打电话让她接人。

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样至少不用担心妈妈走丢了。



视频截图

学业的压力和照顾母亲的责任加在一起,难不难?

对一般人来说当然难了,可在孙玉晴眼中,这都不是事儿。

孙玉晴曾跟同学说起母亲 :“正是这样的时候,母亲才需要我,因为在我需要她的时候,她也同样给了我付出,我想尽最大努力陪伴她。”

温暖而朴实的话语,字字句句透出责任和勇气。就如同她的养父母吴世菊和孙希贤一样,面对困难,从不气馁。

读研期间,相对来说,孙玉晴有了自己可控的时间。除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以外,学校如果举办一些晚会,孙玉晴都会带着母亲一起观看,怕母亲看不明白,还一边看一边给母亲讲解。

这种母女相处的感觉,在孙玉晴眼里,就是一种温馨又从容的幸福。



孙玉晴和妈妈在一起

读研期间,学校的奖学金比较高再加上当家教赚的辛苦钱,孙玉晴和妈妈的生活也没有以前那么苦了,慢慢地孙玉晴也有了一些积蓄。她知道,她可以圆母亲那个藏了多年的梦了。

多年前,妈妈曾无意中说起,要是能去趟北京该多好啊,看看颐和园,看看故宫,看看鸟巢,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玉晴牢牢的记住了母亲的梦想,哪怕就是这个小小的梦想,搁在以前她都没有办法帮妈妈实现。

现在可以了,母亲节那几天北京城里很多景点都留下孙玉晴和吴世菊的欢声笑语。

他们第一次看到了鸟巢,第一次看了故宫,第一次逛了北京的胡同......看到妈妈开心的样子,孙玉晴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孙玉晴和妈妈在北京

一切命运的安排,都是建立在个人所付出努力的基础上的。孙玉晴的努力,终于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2019年,孙玉晴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从名不见经传的专科生到名校博士生,孙玉晴一步一个脚印,逐级而上,走得是那么地踏实。



如愿以偿考取北航博士

荣耀与你共享

前方有着光明的未来在等着孙玉晴,以前渴望去一次北京,现在竟然来到北京读博,恍如一场梦。

孙玉晴很知道,这一切都是努力换来的。但她再怎么努力,也换不来母亲的健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为了让妈妈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孙玉晴在随州老家找了一所养老院,打算先把母亲安顿在那里。等自己毕业了就留在母亲身边,陪她一起慢慢变老。

多年来,孙玉晴带着母亲求学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对于这样的正能量事件媒体也多次报道,这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孙玉晴。

2019年9月,孙玉晴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在给她的颁奖词里这样写道:“孙玉晴饮水思源,不忘养育之恩,悉心照料养父母,养父去世后,她带着年近八旬多病的养母求学。孙玉晴敢于担当,20多年如一日,竭尽全力尽一份孝心,携爱前行,用力奔跑,是有孝心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视频截图

谈及未来有什么打算,孙玉晴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汇,而是十分真诚地说:“我觉得我真的很渴望,我妈可以多留给我一点时间,也渴望自己延续我爸妈的这种善良!”

正如有句诗里写道:“谁若予我盈尺之辉,我便报他万丈灯火通明”。



视频截图

孙玉晴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结语:

28年来,先是养父母无私的爱陪伴孙玉晴长大。现在,她又用自己的爱陪着妈妈渐渐变老。一路走来,他们是那么艰辛而又坚定。

回忆过往岁月,孙玉晴深情地说: “一路走来,我并不觉得艰辛,相反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在求学期间,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帮助过我,我想把这份恩情传递下去,希望自己未来也能当一名教师,帮助更多学生,用爱回报社会。”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历经种种坎坷,孙玉晴没有向困难屈服,成就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