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家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前几天,在公众号“大家”上看到一篇文《家务活,当代家庭最大的矛盾源》,觉得写得蛮真实。

文中提到,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2017)》显示:中国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达到2.6小时;妻子以65%的压倒性占比成为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从图表可以看到,老人、丈夫、保姆和其他贡献了另外35%的份额,分别占比23%、7%、4%和1%。

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场女性,面对着并不比男人低的工作压力,要同时兼顾职场和家庭,尤其在有小孩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个别兼顾两边的妈妈,因此获得了“超级妈妈”的称号,“妈妈是超人”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的。但一般而言,只要夫妻都需要上班,就需要将家务进行外包。家务外包的对象常常有两个,保姆和家里的长辈。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家里老人的确贡献了近1/4的家务量。

有朋友说,钟点工和洗碗机可以解决问题。身边有不少本地长大的朋友,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即便有兄妹姐妹也顶多就一个,因此双方父母尤其是老妈都能把主力放在他们夫妇身上帮忙料理家务、带小孩,基本上是不需要做家务的一代,当妈妈的能把小孩教育搞好就已经广受赞扬了。

然而,这样是否就没有问题了呢?由父母代为操持家务,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父母年纪渐长,不可能一直操劳下去。对于70、80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只是推迟了离开父母协助的时间,并不等于可以永远依赖父母。像操持家务这样的事,不管到了40岁还是50岁或者60岁,他们终将有一天需要自己面对。

我有朋友,女方婚前一开始就声明说不会做饭,她在银行工作也很忙,公公去世了,婆婆身体不好靠保姆照顾,大宝幼儿园基本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做公务员的老公也愿意煮饭,她则负责其他的家务。她赚钱比老公多,她老公认为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问题,二宝出生后,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不能再像带大宝那样带二宝,除了请住家保姆,有一份铁饭碗的他自己经常上班时间借口出去办事回家监督保姆照顾二宝,还有接上小学的大宝上小学放学,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庭中的男性愿意主动分担家务,其实是体贴另一半的一种表现,也大大提高了婚姻的质量和幸福感。自小的家庭教育让我认为,做家务的原则是谁有时间谁多做一点,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我是一个70后,很小的时候就曾经被留在家里带弟弟,煮简单的饭给弟弟吃,印象中应该是比较难吃的。之后除了饭后洗碗、倒垃圾,没洗衣机的时候自己洗衣服,有洗衣机之后自己洗内衣,晾、收、折自己的衣服,大扫除的时候帮忙搞搞卫生,爸妈煮饭帮忙洗菜、摘菜、打打下手外,也不需要做饭什么的。

除了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在韶关工作,妈妈那时要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外,记忆中父母一直都是独力带着我们两个小孩。因为他们要上班,戒了母乳之后,奶奶还有好几个大孙子要带,我和我弟都是给钱街口的阿姨带的,反正也就是每顿吃米糊、粥之类,很省事。后来,爸爸回广州工作,还分了宿舍,就搬出去住了,家务活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分担着做,从来没有说是谁的责任。他们那一代人都是家里四、五兄弟姐妹的,父母只有一双手,只能帮一个,而我外婆很年轻就去世了,所以有了家庭之后,家务自然都得靠自己。逢年过节,妈妈总是会做一顿大餐,一家人在一起吃,那才是过节的气氛。过年的时候,还会起油锅,包油角、做蛋散来炸。中秋节,为了吃一碗最喜欢的炒田螺或者田螺粥,我会和爸爸花一个小时的时间钳田螺尾(炒用),或者花一个小时来一颗颗挑田螺肉等煲粥。潜而默化中,我接受了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好好煮一顿饭的乐趣。

没想到,我自己有了家庭后,家务活倒成了一个矛盾的来源。从70、80后读书那个年代开始,家长老师对“好学生”的定义很狭隘,唯一一条就是成绩好。如果你成绩不好,很喜欢做饭、整理家务,也得不到这个称号。反过来,你什么都不会干,但成绩很好,也还是好学生。对于家长来说,别说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分配给孩子,就算是寒暑假,父母也不鼓励孩子干家务,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更是如此。在父母看来,做饭、洗碗、洗衣服这些事情非常简单,只要工作、成家之后,稍加练习也就会了,根本不用在学生阶段来浪费时间。而且后来洗衣服有洗衣机,近年来洗碗机越来越普及,就更不用愁了。然而事实呢?身边有一位80后同事,夫妻都是学霸,有了小宝宝,婆婆过来照顾她,老公和她同一阵线,说如果要煮饭或者洗碗,他们宁愿点外卖,于是老人就投降了,全盘包下,只要他们愿意回家吃。现在,越来越多像他们这样的“模范”(无饭)夫妻,如果不是出去吃或者叫外卖,就只能靠老人或者保姆来解决,而长期在外面吃,在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天朝,往往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

像帕丁顿爸爸家里从小的教育观念就是,男人好好读书就行,将来是一家之主,家务活都应该是家里的女人做。因此,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人在根本上缺乏探索操持家务具体方法的热情,自然也不会拥有系统化和精细化的做家务能力。如文中所说,由于我们并不能很好地跟家务相处,所以,我们也无法真正获得生活的愉悦和轻盈。

特别有了小孩以后,除了做饭,待洗的奶瓶、碗具,要求手洗的宝宝脏衣物,待晒、收、折的衣服,需定期洗换的床单、被套,待收拾的玩具、日用品等各种杂物,需定期清理的地板,待扔的垃圾等等,更不用说换季的衣服清理,年末的大扫除了。这些家务的频繁出现,并不是单纯洗衣机、洗碗机能解决的,甚至请保姆阿姨能够完全解决的,它们以一种滴水穿石地方式消耗着我们的热情、希望乃至爱情。

然而,家务这道坎,在根本上不可能绕过。我们只有正视它的存在,我们才能营造一个真正的“家”。如文中提到,一个家,想要变得温馨、有活力,需要金钱、房子、家俱这样的硬件条件,更需要时间、热情、爱等软件的投入。我有一位全职妈妈朋友,丈夫做生意,她负责照顾家庭,家里有请阿姨,但她还是很愿意花时间搞搞烘培、煮煮美食、打理花园什么的,你在她朋友圈的美照里都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那种热情。还有一位MBA同学,她的先生是一位飞行员,她的高中同学,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她自己是外企财务总监,收入已经足够高了,估计也是️有请钟点工搞清洁的,但家里煮饭的不是她的亲妈就是她的老公,她的小女儿对大女儿说,“姐姐,你将来要找个会煮饭的老公,爸爸归我。”,听着就好甜。

事实上,家务的价值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显得非常有弹性。对有些人来说,整洁有序、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是无价的。拜人口红利所赐,虽然家政工作人员的收入逐年升高,家务的市场价值暂时却并不高。一个高级白领上一天班,一天可以赚1000块或更多,他如果做一天家务,市场价值也许最多只有2、300块。上周末我在租的房子里搞好大扫除后,腰都有点直不起来,我想,还是找个钟点工再搞搞吧,打开预约页面,才发现临近过年预约都全满了。这个问题在于市场只能提供最基础的标准化服务,却无法真正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例如做饭,对于对吃讲究的人来说,并不是随便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阿姨的。因此,那些个性化特别高的家务,如烹饪美食、收拾衣柜、整理杂物等,做起来就像谈恋爱,必须亲力亲为,才能收获满足感。有一件比较难避免的事,做饭如果要效率高,赶时间的时候切东西经常会不小心切到手,上周末在家一不小心,手就多了三个口子,前几年剁排骨差点把拇指剁了,上次吃饭大嫂也是把手剁伤,带着伤继续做家务的我,很希望将来能发明智能切水果、切菜机或者机器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从有了小孩后,虽然家里有老人,他们却并不具备承包大部分家务的能力和意愿,他们认为料理家务都是当妈当媳妇(我)的责任,那时帕丁顿爸爸工作忙,本身观念上也没有乐于分担家务的意愿,作为高龄职场妈妈的我,就请了住家保姆。但是因为家里还有两位老人,要干一家五口的活,而且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要求不一样,比较唠叨、挑剔,很多保姆做不了多久就嫌烦不干了。还好除了月子期间,晚上带娃我都是亲力亲为的,帕丁顿六七个月就换成请白天钟点工,一岁多后缩短为半天钟点工,但也都做不长,最长的也只做了半年,等到小孩快上幼儿园,也就没再请了,只留下了每周搞一次清洁的钟点工阿姨。小孩长得快,日常衣物、辅食都是我来采购、打理。幼儿园期间,我每天照顾帕丁顿起床,准备热牛奶、鸡蛋,上小学后更早起床煮早餐。他小时比较多病,一旦生病,都是我在照顾,拉肚子的衣裤都是我来处理,发烧时更一晚上没得睡好觉,还要带他看医生,吃西药,煲中药,有一段时间他眼睛长霰粒肿,我每天早晚帮他热敷、上药,终于数月后痊愈,不用做手术。说起这个,真的好羡慕那些养娃养得好健壮好轻松的妈妈们。有时婆婆生病不舒服,我帮忙安排看医生,在家时尽量煮一些对她胃口的菜。我对帕丁顿爸爸说,他们年纪大了,我们要学会独立,有什么能做的就自己做,但如果不叫,他就不会主动自发地去做家务,叫了他就会做两三天,之后恢复原状。平时我下班后,如果要回家吃公公婆婆煮的饭,必须要负责洗碗,七点多赶到家,吃着并不可口的晚饭,小孩如果等我回来再一起吃就太晚了,到后来我索性就不回去吃晚饭了,用那部分时间陪伴孩子更有价值。周末如果不出去玩,我就会尽量自己煮饭,因为我们和小孩平常都是吃幼儿园、托管中心、外卖或者餐馆的菜了,利用周末就煮些好吃有营养的,煲个靓汤。尽管如此,在老人家眼里我还是落得了一个懒、会花钱的评价,日常被婆婆唠叨、抱怨是常态。而帕丁顿爸爸还不跟我站在同一阵线,总是依赖老人,周末更乐意花时间睡大觉。

另一方面,我们公司的不少男同事,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却很乐意分担家务。例如在新加坡的一位两男孩的80后爸爸,太太是他的同学,全职在家带娃,只要一下班,两个儿子的所有活都是他来做,他能体谅妻子在家做家务照顾小孩的价值和不易,一有时间就尽量分担。另一位70后前同事,最近也因工作移居新加坡,太太比他小七八岁,怀孕前就没有工作,在家带娃,现在小孩上幼儿园了,她就打算先读读书,再找份工作,我的同事照样是下班后做饭、带娃,一样不落下。Team里面也有其他小同事,当了爸爸后,半夜宝宝哭闹吃奶,他必定起来帮忙,有时半夜醒了,索性玩会游戏再睡。有一个刚结婚的,从来就是厨房里的一把好手,煮一手好菜。还有我那位70后44岁生二胎的前邮政同事,也是一回家就帮忙带娃、收拾东西、煮煮美食。就连我公司里的高级大老板,都会抽时间烹饪美食给家人吃,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情趣,说“I like cooking”。于是,你会发现,幸福的家庭都是何其的相似,幸福不会自动的从天而降,它是需要时间、热情和爱去浇灌的。

帕丁顿爸爸家族里就出了两个只会读书,上了广州211、985大学后毕业,变成了宅在廉价出租房里天天上网,顿顿叫10块钱外卖啃老为生的所谓大学生。最后,20多岁的兄弟俩,蓬头垢脸,被家人强行接回去,辗转被安排在二三线城市做份不用见人的物流工作维持生活。以此为鉴,我决定让孩子从小开始承担责任范围内的家务。从帕丁顿会走开始,我就让他学习丢自己的纸尿裤,之后教他扔垃圾、垃圾分类,再之后收拾自己的玩具,六七岁开始洗自己的碗筷,折自己的衣服,还帮忙做如晾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尽管家里的老人有意见,特别是婆婆,好几次当面的讽刺和反对,我仍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最近,买了个需要组装的小书桌,都是帕丁顿和我一起亲手组装的,他因此获得了加分表扬。我对他说:这是你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义务。接下来,我还会让他学会自己洗袜子、内裤,简单的做饭。如文中所说,就像他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考试竞争、人际关系压力,更高效地完成分内的家务,也是他需要应付的生活挑战之一。将来,等他有了自己的家庭,会成为一个体贴另一半,会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更容易在婚姻里收获幸福。

顺带提一下,另一篇公众号“看理想”的《BBC拍摄了56年的「跑题纪录片」:原来,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文章也是非常好,里面最后引用刘瑜博客里关于Up系列评论的结尾一段话,“到影片最后,这14个人绝大多数都变得比年轻时更可爱,在时光的雕刻下,凿去狂妄,磨出温润。说到底,谁都终将被扔回时间的海底,在那里与其他鱼虾贝壳一同聆听无边的寂静。”,让人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很期待看到《63Up》,到时或许会感触之下来一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