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学校人本管理观的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上学期准备的学校管理,现在再认真反思一下】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校长所管理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我认为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这一条应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无论是面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团队

        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所以要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建设一支思想道德、专业素养“双高”的教师队伍,并把这支团队打造成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充满自信、勤奋读书、敢于负责、善于合作、自强不息、满怀理想、充激情的卓越团队。

        为实现目标,作为校长对教师的管理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

        1、努力使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的理解是,思想是旗帜,思想是方向,一个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育理想。

        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体现,这种办学理念要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使之成为全体教师实施教育的一致,自觉行动,除了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不断践行、总结外,还要求校长能利用各种报告会、讲座、例会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让教师牢固树立这一理念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师口服心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当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一致时,它所产生的教育合力是非常巨大的,它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股强大的力量将所向披靡!

        2、致力使教师超越自我,成为骨干、名师

        一个成功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我们可以要求每个老师都能追求优秀,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人。

        要使教师成为骨干、名师,作为校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

        (1)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

        我认为,对教师而言,学习不仅仅是对外在变化的一种适应,学习更应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教师要成为骨干、名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主动、全面、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理论;还应要求全体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新的起点,塑造教师自身的新形象。因此,作为校长,要给老师们创造条件,坚持“三个一”工程——每天一小时阅读;每月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和学科专业著作。做这些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与反思,使教师专业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发展,使学校不但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2)组织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一是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三备两研两上一反思”开展活动。我认为,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素养,这方面的活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和途径之一。这种活动可以将公共知识逐渐转化为教师的个人知识,使教师能在做中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个人智慧,能在集体备课中实现资源共享。二是组织名教师或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做辅导报告或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经常“走出去,请进来”。

        为加快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比如与名校结成联谊学校,与教研室经常性联系,通过听课、座谈、交流经验、专题讲座、咨询等方式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等;加强与大学院校的联系,不定期请专家学者作讲座、座谈、指导和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通过这些措施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做法和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工作高效率运作。

        (4)建立教学自我反思机制。

          我们深知: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使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的最根本的机制。我们要求老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三个一”: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至少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课例,至少上一节“三备两研”研讨课。学校应实时编印、出版教师的教学反思文章和课例,组织教师学习交流,使教师养成独立思考和反思反省的态度和习惯,使教师能分享到彼此的经验、成果。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途径。那么校长应该如何组织教育科研呢?

        第一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提出课题研究,要立足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的视觉要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

        第二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读书成为习惯,视不断学习为快乐之事。一个好学的教师,一定会带出一大批好学的学生,这就是身教的作用!所以校长首先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勤奋读书的人。

        (6)建立让教师感受到成功的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校长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获得幸福感,成功感。这样,教师才能永葆教育的激情。

        第一给教师“压担子”。这是让年轻教师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名师的捷径。第二要建立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为了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组织和指导,我们准备设置“学习中心”这个专门结构,负责全校的教科研的开展,制定教育科研的各项制度并实施。

        3、要想为教师思想,做为教师所需

        作为校长应该走进教师,走进教师的心里,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亲和力,让教师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信任的人、值得效力的人。

        二、突出做人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校长,要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使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面发展,是我的育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努力践行“要成才,先要学会做人”

        这是我的教育理念。也会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行动准则,最后形成学校精神,激励学生的教育特色。

        2、要突出一个“”爱”字

        我认为,敬业、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李希贵老师说:“对一个从事塑造人的职业的群体而言,如果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是仅仅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疏导肯定是十分可怕的。”所以我们提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口号。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树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的思想,要树立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教育观念。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位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

        由于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往往存在学习刻苦扎实但自信心不足、积极上进但心理波动较大、想接受新东西却有常身陷其中、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交往和考试焦虑综合症等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原则,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要采取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心里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灵,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做法:

        (1)坚持“一对一”辅导。

          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我们认为哪怕是闲聊,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所以,我们准备实行全员挂钩制度,每一位老师都和若干位学生结对子、交朋友;鼓励教师主动找自己结了对子的学生,多交谈、多沟通,尤其主张每一次考试后的一个星期内,尽可能抽空找找学生,学生这时的心理问题特别多,他们也特别希望老师能够找自己聊聊,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鼓励自己。

        (2)利用班级宣传栏对全体学生做辅导。

        不定期的请有经验的老师就有一些典型案例,专门编写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辅导材料,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将心理辅导与课程教学结合,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调适引导,及时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

        (3)成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辅导老师要坚持面谈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心情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作为老师,应当把学生看成是还没有长大的人、还不够成熟的人、正在成长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允许并最大限度的包容学生犯错误,摔上几跤,我终认为学生是在我们的引导下成长、成熟的,如何引导?我觉得一下三种方法比较有效:第一是对话,第二是争辩,第三是闲聊。老师可以利用课间、自习课、休息日或其他可以利用的时间主动找学生聊一聊。在教育上,老师是强势群体,学生是弱势群体,老师应占据主动位置,所以我强调“主动”。

        学校的人本管理怎样才能取得最大效益,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这只是我初步的探索和设想,把它写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不过不管怎样,我深信:只要我们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一定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