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周村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伊川县历史典故

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肥腴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成为先民较早的栖息地。

伊川古史传说发迹于原始社会,县内平等乡古城南大莘地一带的原始社会的磨制石器文化(裴李岗文化)、白元乡土门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白元、马回营北的河南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邵雍墓的伏羲八卦文化、龙头沟天然石龙的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和少典妃有娇氏为代表的龙凤文化,以鲧和大禹治水为代表的改造自然环境文化;葛寨乡烟涧的青铜器所反映的大禹铸九鼎首创青铜文明、丧葬与祭祀文化;彭婆乡南寨出土的杜康时代的精美酒器,揭示的大禹之子启开创第一个文明国家和杜康(少康)创造的酿酒文化;平等大莘店是烹饪鼻祖第一名相伊尹的故里,伊尹首创的烹饪、文字与中医药文化永垂史册;白元乡净土寺是著名玄奘大师出家地,玄奘对佛教文化的贡献举世闻名;城关镇二程园是理学巨匠的安息圣地,梁村沟“平泉庄”是唐代“洛阳八大景”之一;万安山麓的范仲淹墓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鸣皋乡南岳庙及南岳庙会,白元乡金山寺及金山庙会,酒后乡九皋山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史诗文化等等,在洛南地区影响大很有名气;伊川大地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少典有娇氏女登、炎帝神农氏、帝尧伊祁氏、酿酒鼻祖酒圣杜康、烹饪鼻祖中医饮食圣人伊尹,理学圣人程颢、程颐,泽惠深远。提交回答

2.周村的历史古迹、历史故事有哪些

位于山东省淄博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 *** 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 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 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聊斋志异》. 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 在周村大街的北首,立有一块六角形石碑,上刻“今日无税”,这就是著名的 “今日无税碑”.说起这块碑,周村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说起这个保税区,就不能不提起一位对周村商业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的历史人物———李化熙.。

3.伊川县历史典故

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肥腴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成为先民较早的栖息地。 伊川古史传说发迹于原始社会,县内平等乡古城南大莘地一带的原始社会的磨制石器文化(裴李岗文化)、白元乡土门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白元、马回营北的河南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邵雍墓的伏羲八卦文化、龙头沟天然石龙的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和少典妃有娇氏为代表的龙凤文化,以鲧和大禹治水为代表的改造自然环境文化;葛寨乡烟涧的青铜器所反映的大禹铸九鼎首创青铜文明、丧葬与祭祀文化;彭婆乡南寨出土的杜康时代的精美酒器,揭示的大禹之子启开创第一个文明国家和杜康(少康)创造的酿酒文化;平等大莘店是烹饪鼻祖第一名相伊尹的故里,伊尹首创的烹饪、文字与中医药文化永垂史册;白元乡净土寺是著名玄奘大师出家地,玄奘对佛教文化的贡献举世闻名;城关镇二程园是理学巨匠的安息圣地,梁村沟“平泉庄”是唐代“洛阳八大景”之一;万安山麓的范仲淹墓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鸣皋乡南岳庙及南岳庙会,白元乡金山寺及金山庙会,酒后乡九皋山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史诗文化等等,在洛南地区影响大很有名气;伊川大地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少典有娇氏女登、炎帝神农氏、帝尧伊祁氏、酿酒鼻祖酒圣杜康、烹饪鼻祖中医饮食圣人伊尹,理学圣人程颢、程颐,泽惠深远。

提交回答。

4.周村发展历史作文

周村,我的家乡,它养育了我,我美好的记忆在这里留下的也最多,我爱我的家乡。今年是周村开埠100周年,作为一个周村人,真为之骄傲!

周村,号称“天下第一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渔猎开垦,繁衍生息了;我国封建帝国,周村一直是商业名城;近代,周村是革命要地,同时这里的经济发展迅速,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大染坊》就是讲述的周村的繁荣经济。

周村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商贸名城。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周村就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工商业的重镇,开始走向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码头”,被人们誉为“金周村”。清乾隆帝到周村来观元宵灯会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与济南、潍坊同时被辟为商埠。

而早在春秋战国,周村就已经有了家庭手工丝织作坊,成为“桑满园、户养蚕,机声不断、家织绸缎”的著名丝绸产地,是远近闻名的“丝绸之乡”,同时,也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目前,全区已形成了蚕茧、缫丝、丝织、印染、丝绸原料、丝绸机械、丝绸服装、科研、教学等完整的行业体系。全区年生产丝绸2000多万米,占全省丝绸行业的三分之一呢!怎么样?厉害吧!

这只是过去的繁荣景象。而近几年来,周村区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纺织大世界、沙发及沙发材料等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九六年全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54.7亿元,其中纺织大世界达到32.3亿元,位居全国“双百强”大型专业市场第19位。而且,周村的招商引资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周村区是山东省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纺织机械、服装设计、生产、经营非常完整的产、学、研、贸一条龙体系。全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拥有一批国外引进的先进生产流水线, 其中,具有八十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剑杆织机300台,喷水织机200台。

周村区有一批传统名牌产品响誉全国。如300年生产历史的周村大酥烧饼、有500多年历史的王村食醋、黄酒,300多年生产历史的铜响乐器。凤阳牌沙发是全国家具行业的名优产品,曾获全国最高质量奖。 兰雁牌牛仔服装、北方牌、美亚达牌系列家具等十几种产品都成为了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其实,这才说了家乡在经济成绩上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很多的“美”,如地理位置优越、古文化悠久、民间艺术、古代庙宇等等。可是,如今的周村还比不上许多城市,周村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有义务将周村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城市。朋友,你说对吗?

那么接下来,作为中学生,就要好好学习,为周村的未来献计献策,投身其中。那么就将周村的未来作为自己的未来,以回报周村的养育之恩吧!

周村古镇旱码头原名周村古商城,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1904年5月19日(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正式被清 *** 批准开辟为商埠,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

周村旱码头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000余平方米,古镇内古迹众多、店铺林立、街区纵横,建筑风格迥异,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中国古建筑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名单,并作为山东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区的开发重点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以体现鲁中商业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的全省重点民俗旅游项目,是我国江北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区,体现了浑厚的古商业文化。

5.不知道周村的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啊,最近有去这个地方旅游相了解一

周村古商城,位于山东周村,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名人方面

千古孝子董永

状元王应统

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

一代才女王碧莹

清初名士顾炎

李化熙爱民免税

名士毕自严

6.伊川县的古代国家

历史沿革

神农时,伊川县地域即有一国之称,唐尧时称伊侯国,虞舜时称伊川。伊川县地域的西南大部(今城关、鸦岭、常川、高山、平等、鸣皋、酒后、葛寨、白元、水寨、彭婆等乡镇)。

夏代称豫州伊阙地,周襄王时名伊川,战国时称伊阙,后改新城。

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新城县,属三川郡,后三川郡改为河南郡。

晋,河南郡改河南尹,领陆浑、新城二县。

东魏改新城县为伊川郡。隋开皇初,郡废,改置伊州,又废洛阳郡,析置伊川县。

大业初,伊川县并入洛阳县。

宋初,置伊阳、伊阙两县,属河南府。熙宁时,废伊阙县为镇,并入伊阳县。绍兴九年(1139年),改伊阳县为顺州,后改顺州为嵩州。

明朝,伊川县南部属嵩县,清沿明制。

伊川县地域的东部(今江左、吕店、半坡、白沙等乡),夏时名轮国,春秋时曰轮氏,属郑国。

战国时复为轮国,属韩地。

东汉章帝时设轮氏县。

北魏,改轮氏县为颍阳县,后析颍阳县西部置堙阳县。后堙阳县改武林县,又改轮氏县。

大业初并入嵩阳县。

唐睿宗时,分登封、伊阙、河南三县各一部建武林县。开元年间,改武林县为颍阳县。元兴定元年(1218

伊川风景

年)颍阳县西部(今江左、白沙等乡)归洛阳县,直至民国初。民国16年(1927年),析洛阳、登封、伊阳(今汝阳)、临汝(今汝州市)等县各一部,置自由县;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等县各一部,置平等县。民国21年(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成立伊川县。伊川县成立后,原临汝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临汝县。原伊阳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伊阳县。为便于对龙门山的管理,又将魏湾划归洛阳县。1945年2月,划伊河以西,龙门山以南,嵩县田湖以北的伊川地区及宜阳县的石、南留、白杨等地,成立伊西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

1947年8月,析伊川县伊河西部与宜阳县之穆册、赵堡、城关、程屋、白杨诸乡成立宜南县;又划伊阳县之陶营、蔡店、蟒庄一带归伊川县。

1949年2月,撤销宜南县,原属伊川县之鸦岭、平等、鸣皋诸区复归伊川,蔡店、蟒庄一带仍属伊阳。

伊川、伊阳两县各恢复原辖区,均属洛阳专区。

1960年3月,嵩县的田湖、阎庄、黄庄、寺庄、城关5个人民公社及桥头牧场划归伊川县。

1961年9月,原嵩县的5个公社及桥头牧场复归嵩县。

1986年2月,洛阳地区撤销后,伊川县归洛阳市管辖。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