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死亡后三魂七魄去哪儿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文子.九守篇>:「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混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离而为四时,分而为阴阳,精气为人,粗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天地混沌初开,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人死后,精神返归于天,骨骸返归于地,然后再重新组合成其他万物。

魂魄之说在中国起源很早,<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说文解字.九篇上>:「魂,阳气也;从( ㄘㄨㄥˊ )鬼云声。魄,从鬼白声。」这是「鬼」及「魂」、「魄」等字面上的字义。

<墨子.明鬼篇>虽然将之区分为天神、地只、人鬼及大自然一切存在的鬼神及人死后所成的鬼神。至于人死后所成的鬼神,是由「魂」、「魄」而来的。先秦典籍中说法大抵认为魂盛者死升为神,魄盛者死后沉滞为鬼,<礼记.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这是关于魂魄较明确的说法。

历朝历代对魂魄之说,各有不同的释义。魂魄是由阴阳之气所成,先秦开始将精、神、魂、魄、志五者,以五行生克相配之理而语,魂为肝,为木,为东;魄为肺,为金,为西。<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言九宫方位,其数与方位之搭配为东三,西七<洛书>,于是三魂七魄之说隐然成形。到了晋朝魏华存所授道书<灵书紫文>等上清经中才真正谈到三魂七魄。

后世有关三魂七魄之说,皆沿承魏华存夫人所授道书<灵书紫文>之说而来。台湾民间黄万居编纂的<道教三清道源>说:「人死后,则魂气归天,形魄归于地。三魂各去处:一魂附于神主牌,一魂留于墓中,一魂羁押于阴间;魄则附于枯骨上,故而有客死他乡或意外死亡者的亡魂,就必须举行招魂仪式,引领亡魂回归故里,以免流落在外,成为孤魂野鬼。」

至于人往生后所做的七,是为因阳世之人为追悼亡者,期亡者能再回到阳世与亲人相聚,故据易经复卦,七日来复之意,才有做七之典故。

说什么三魂七魄  

一个人为什么有三条魂 

这三条魂有什么作用 

什么叫做七魄 

若说到魂比较复杂 

若是魄就比较单纯 

所以现在先从七魄说起 

七魄说完后再说三魂 

什叫做魄 

魄就是血 

我们人的身体//全身一共有七种的血 

这七种血都不一样 

虽然是同一身体的血//但是都不一样 

第一就是眼睛的血 

眼睛的血是涩的 

你们可以用体验的 

万一若是眼睛流血时 

你们沾来用舌头尝尝看 

这血是涩的 

第二就是耳朵的血 

耳朵的血是冷的 

叫做冷血 

所以我们以前若检验血 

都用耳朵的血//拿来放在玻璃镜上 

放再久这血也不会凝固 

那血都还是水水的 

而且这血是冷的 

你若不信用手摸耳朵看看 

耳朵软软的部分冷冷的 

有人若手突然被烫到 

拿来放在耳朵上会冷却 

所以耳朵的血是冷血 

再来就是鼻子的血 

鼻子的血是咸的 

真的假的 

你若流鼻血时再拿来尝尝看 

鼻血是咸的 

再来就是舌头的血 

舌头的血是甜的 

你假使若舌头咬到时//再拿来尝尝看 

甜甜的 

再来就是身体的血 

身体的血是热的 

也可以说是冻的 

所以你若稍微割伤//血流一点看不出来 

你若是杀猪牛的血//流出来热腾腾的 

那个血是热的 

但是冻就是会凝固 

你若肉体流出来//的血都会凝固 

这个叫做五根的血 

五根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身体 

这个叫做五根的血 

但是六根的意 

意是无形的 

所以意就不讲血 

只有讲有形的五根 

五根的血五种都不一样 

但是血有七种 

还有二种呢 

五根以外//就是讲我们脏腑内脏 

我们的脏腑//分成红内脏和白内脏 

红内脏比如说心脏和肺和肝 

这都属于红内脏 

白内脏就是比如胃大肠小肠 

这都属于白内脏 

若是红内脏的红是腥的 

白内脏的血是臭的 

这个你也可以去体验 

比如有的肺病吐血 

那就属于红内脏 

那就很腥臭 

白内脏就是比如有人胃出血 

若吐出来你闻闻看 

那是臭的 

这样刚好有七种的血 

那么人死后这些血往那里去 

俗语有一句话 

魂飞魄散 

人死后这些血都散尽 

你若不信 

用人来试验不可能 

用畜生的血来试验 

鸡也好鸭也好狗也好 

猪这么大一只也没关系 

若死后肉冷了割不出血 

这些血跑那里去 

你整只猪杀//肉一块一块割也没血 

若是活的猪//捉来杀切都还有血 

若是猪死后捉来杀 

肉冷了才杀里面都没有血 

所以我们以前//若鸡鸭瘟病时 

有人就会说//还没断气赶快来割血 

假使让这只鸡死后肉冷了 

你杀它也没血 

这个魄就散了 

所以你试验看看//一个人万一吓到时 

人一吓到脸色就发青 

吓到就魂飞魄散 

所以你看一吓到脸都发白 

那血跑往那里去 

散尽了 

这就是魄的作用 

灵魂,觉魂合一去做神

修行者,若生魂,灵魂,觉魂合一,即成道。

人之魂分为三种[一]者灵魂,由天而降,为天性,慈悲温柔爱人以德,

领人为善,对人则和蔼,即孟子曰:性善是指天性,

乃吾人之本性,[掌智慧]。灵魂不生不灭,死后归天当神,

或入地狱,即归其应归之位。 

修真录修道无他,唯炼魂捉魄而已,

人身魂魄犹如夫妇,夫刚若振,妇自顺

从,故捉魄必先炼魂,

其炼之法,

魂为性,属木,魄为命,属金,

木为元性,人之性一昧则神乱,

元神属火,故曰;木生火,神一乱则气暴,

元气属土,故曰;火生土,气一暴则情生,

元情属金,故曰;土生金,情一生则精泄,

元精属水,故曰;金生水, 是五形相生也。

又精一泄命损, 欲保身命,先炼其性,

性定而神不乱,

神定而气不暴, 

气定而情不生,

情定而精不泄,

则命不损而魄安然, 

是经所云;炼魂捉魄也,捉魄犹言,捉情不生之谓也。

仙学辞典;魂居左属木,为阳气之神,为性

魄居右属金,为阴气之神,为命本文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吕祖师曰; [专]专一也,精专一而化

气,气专一而化神,[气﹞者,[刚]也,[神]者,柔

也。致者,归还之义,气既归一,则刚归还于

柔, 

[专气致柔]是反老还童之象,童者婴儿也, 婴儿柔和无刚气,故修道之士。是否能致若婴儿之

柔和耶?故自问曰;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注一]

致;归还之义。


第2个回答  2024-05-12
这是古人对人的全面认识,认为人是由物质部分(肉体)+精神部分(魂魄)组成,而魂魄的组成是三魂七魄,分别代表了人体的不同属性,就像无形的零件一样,人一旦去世,随着肉体腐烂消失,七魄随之消失,三魂就离体而去,一魂(天魂)就去投胎了;一魂(地魂)就跟着身体或骨骸骨灰走,住在坟地里;一魂(人魂)就跟着牌位走,住在牌位里,保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