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图拉镇的建制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左宗棠在1875~1877年平定新疆艰难来到了如今的赛图拉,赶走了英国殖民军,建立了军事哨卡。从此, 这里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清朝政府就在赛图拉、克里阳卡和麻扎达拉设卡。组建了赛图拉哨所,并以赛图拉为大本营,分设许多分卡,官兵开始巡视南北长达八百里的边境线。赛图拉哨所三面环水,一面是高达十余米的断壁,设有四合院营房,一座警楼,楼是六边形,高达数米,平面面积约6~7平方米,墙壁上多处射击孔,位置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赛图拉设治局,成立边卡队,人数增至100人,在卡拉(胡鲁木山口)修筑堡垒。1933~1937年,守卡兵力增至200人。1937年10月至1942年边卡部队是1个团,辖3个骑兵连。赛图拉卡、康西瓦卡、苏盖提卡、哈拉赛卡各有1个排(30~40人)设防并沿边巡逻,一直延续到解放前,负责800里边防。在明立克下、阿吉栏干、阿克赛钦、林济塘设有隐蔽粮草站。据国军老兵说,民国时期哨所取暖用的是牛粪火,那有什么火炉子,哨所只有一个煤油灯,没有电,吃的最好的只能是玉米面糊糊,有时连这也吃不上。天冷时,哨所官兵都紧紧挤在一起,互相用身体取暖,天天盼着来个人说话,但天天看到的是雪山。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进驻赛图拉,守防的国民党官兵以为国军换防的来了,哭喊着埋怨:三年了,怎么才来?怎么又换装了?据新疆建设兵团的有关史料记载:“1950年3月,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一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巴基斯坦之要地巴扎大拉,第五师第十五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之要地赛图拉”。新中国成立后,赛图拉哨所被废弃,向边境线移动三十里,现在称之为三十里营房,亦是赛图拉镇的所在地。 神仙湾是因哨所而命名的地形点。它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赛图拉镇境内。这里的海拔高度为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一代代神仙湾人在这里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谱写着一曲曲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赞歌。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