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诗中渔樵代表隐居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11
有关渔樵人物形象,唐诗给读者描绘了许多,也大致奠定了渔樵生活内容。唐人心目中的渔樵,有的代表隐士,有的汇总山民或者平民,有的是半理想半向往的仙人,有的或许是道士、贤者等等。唐诗用现实和浪漫构出的渔樵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5-14
诗词中描绘的隐居生活,渔夫和樵夫是两个常见的形象,他们远离闹市,徜徉山水之间,逍遥自在。
渔夫的隐逸意境,在于与自然和谐相处。垂钓江河,轻舟随波,悠然自得。鱼竿化作通往心灵的桥梁,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静谧的联系。粼粼波光映衬着渔夫淡泊的心境,天地万物在他眼中都是禅意十足的存在。
樵夫的隐居情怀,则体现于与山林的融洽。身披蓑衣,肩扛柴斧,在林间穿行。鸟语花香,绿意盈盈,伴随他走进自然的怀抱。每一下斧声,都仿佛在宣告着与尘世间的决绝。柴烟袅袅,化作他与山川对话的缕缕心语。
渔樵代表隐居生活的缘由,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相契,更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渔夫垂钓,不为求鱼,而是享受那份悠然闲适;樵夫砍柴,不为谋利,而是领悟那份寄情山水。他们的隐居,是一种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在喧嚣的俗世中,渔樵隐居的意象,更像是一种慰藉。他们的生活状态,为浮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栖息地。
试想,当我们读到“野钓闲抛一曲纶,纶头鱼尾两忘言”时,是否会被渔夫的洒脱所吸引?当我们吟唱“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未凋”时,是否会被樵夫的闲逸所感染?
诗词中的渔樵隐居,是一幅动人的生活画卷。它传递着一种恬淡脱俗的人生态度,启迪着我们去追寻内心的安宁。在喧嚣的世界里,让渔樵的隐居情怀,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隅净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1-11
《渔》:“相聚即为邻,烟火自成簇。约伴过前溪,撑破蘼芜绿。”(唐彦谦)
《渔家》:“拥棹思悠悠,更深泛积流。唯将一星火,何处宿芦洲。”(张乔)
《渔家》:“野水千年在,闲花一夕空。近来浮世狭,何似钓船中。”(高蟾)
《渔家》:“赤芦盖屋低压恰,沙涨柴门水痕叠。黄鸡青犬花蒙笼,渔女渔儿扫风叶。有叟相逢带秋醉,自拔船桩色无愧。前山脚下得鱼多,恶浪堆中尽头睡。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终须画取挂秋堂,与尔为邻有深意。”(贯休)
《渔人》:“垂竿朝与暮,披蓑卧横楫。不问清平时,自乐沧波业。长畏不得闲,几度避游畋。当笑钓台上,逃名名却传。”(苏拯)
《渔浦》:“春至百草绿,陂泽闻鸧鹒。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沤纻为缊袍,折麻为长缨。荣誉失本真,怪人浮此生。碧水月自阔,安流净而平。扁舟与天际,独往谁能名。”(常建)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
《渔父》:“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岑参)
《渔父》:“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杜牧)
《渔父》:“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汪遵)
《渔父》:“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回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贯休)
《渔父》:“夜钓洞庭月,朝醉巴陵市。却归君山下,鱼龙窟边睡。生涯在何处,白浪千万里。曾笑楚臣迷,苍黄汨罗水。”(齐己)
《渔父》:“烟冷暮江滨,高歌散诞身。移舟过蓼岸,待月正丝纶。亦与樵翁约,同游酒市春。白头云水上,不识独醒人。”(李中)
《渔父》二首之一:“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李中)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
《渔父》五首:(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张志和)
《渔父》:“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张松龄)
《渔父》:“白芷汀寒立鹭鸶,苹风轻剪浪花时。烟幂幂,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和凝)
《渔父》:“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棹警鸥飞水溅袍,影随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李珣)
《渔者》:“首戴圆荷发不梳,叶舟为宅水为居。沙头聚看人如市,钓得澄江一丈鱼。”(张乔)
《渔者》:“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只贪浊水张罗众,却笑清流把钓稀。苇岸夜依明月宿,柴门晴棹白云归。到头得丧终须达,谁道渔樵有是非?”(翁洮)
《渔者》:“风恶波狂身似闲,满头霜雪背青山。相逢略问家何在,回指芦花满舍间。”(贯休)
《渔父歌》:“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李颀)
《渔父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高适)
《渔父歌》三首(李珣):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渔父歌》二首(欧阳炯):
“摆脱尘机上钓船,免教荣辱有流年。无系绊,没愁煎,须信船中有散仙。
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坠,翠烟轻,拨剌游鱼几处惊。”
《渔父词》:“泽鱼好鸣水,溪鱼好上流。渔梁不得意,下渚潜垂钩。乱荇时碍楫,新芦复隐舟。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沉浮。素发随风扬,远心与云游。逆浪还极浦,信潮下沧洲。非为徇形役,所乐在行休。”(储光羲)
《渔歌子》:“晓风清,幽沼绿,倚阑凝望珍禽浴。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酒杯深,光影促,名利无心较逐。”(顾夐)
《渔歌子》:“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魏承班)
《渔歌子》四首:(李珣)
“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问渔叟》:“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如何临逝水,白发未忘筌。”(徐凝)
《赠渔父》:“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杜牧)
《宿渔家》:“竹屋清江上,风烟四五家。水园分芰叶,邻界认芦花。雨到鱼翻浪,洲回鸟傍沙。月明何处去,片片席帆斜。”(刘威)
《赠渔者》:“不愧人间万户侯,子孙相继老扁舟。往来南越谙鲛室,生长东吴识蜃楼。自为钓竿能遣闷,不因萱草解销忧。羡君独得逃名趣,身外无机任白头。”(胡曾)
《赠渔翁》:“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罗隐)
《宿渔家》:“促杼声繁萤影多,江边秋兴独难过。云遮月桂几枝恨,烟罩渔舟一曲歌。难世斯人虽隐遁,明时公道复如何?陶家壁上精灵物,风雨未来终是梭。”(李咸用)
《赠渔者(在湖南)》:“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城方四百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韩偓)
《赠渔翁》:“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韦庄)
《湘江渔父》:“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齐己)
《曲江渔父》:“儿孙闲弄雪霜髯,浪飐南山影入檐。卧稳篷舟龟作枕,病来茅舍网为帘。值春游子怜莼滑,通蜀行人说鲙甜。数尺寒丝一竿竹,岂知浮世有猜嫌。”(李洞)
《沅江渔者》:“倚棹汀洲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长歌一曲烟霭深,归去沧江绿波远。”(李群玉)
《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郑谷)
《越江渔父》:“借问钓鱼者,持竿多少年。眼明汀岛畔,头白子孙前。棹入花时浪,灯留雨夜船。越江深见底,谁识此心坚。”(任翻)
《戏赠渔家》:“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杜荀鹤)
《不把渔竿》:“不把渔竿不灌园,策筇吟绕绿芜村。得争野老眠云乐,倍感闽王与善恩。鸟趁竹风穿静户,鱼吹烟浪喷晴轩。何人买我安贫趣,百万黄金未可论。”(徐夤)
《七里濑渔家》:“七里垂钓叟,还傍钓台居。莫恨无名姓,严陵不卖鱼。”(张祜)
《乘潮至渔浦作》:“舣棹乘早潮,潮来如风雨。樟台忽已隐,界峰莫及睹。崩腾心为失,浩荡目无主。豗〔忄画〕浪始闻,漾漾入鱼浦。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伟哉造化工,此事从终古。流沫诚足诫,商歌调易若。颇因忠信全,客心犹栩栩。”(陶翰)
《西江上送渔父》:“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棹寄年华。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不见水云应有梦,偶随鸥鹭便成家。白苹风起楼船暮,江燕双双五雨斜。”(温庭筠)
《蓝田溪与渔者宿》:“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一论白云心,千里沧洲趣。芦中夜火尽,浦口秋山曙。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钱起)
《虎丘寺赠渔处士》:“兰若云深处,前年客重过。岩空秋色动,水阔夕阳多。早负江湖志,今如鬓发何。唯思闲胜我,钓艇在烟波。”(赵嘏)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张松龄)
《和慕容法曹寻渔者寄城中故人》:“孤烟一点绿溪湄,渔父幽居即旧基。饥鹭不惊收钓处,闲麛应乳负暄时。茅斋对雪开尊好,稚子焚枯饭客迟。胜事宛然怀抱里,顷来新得谢公诗。”(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