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4-04
在金融投资领域,定融产品曾被某些推广者以“金交所背书”为光环,被视为直接融资的避风港。然而,近期的市场动荡揭示了其私募性质与风险的双重属性。定融,非标准金融术语,实为金交所挂牌的定向融资,投资人直接面对融资人,自负盈亏。这类产品通常在备案后通过交易所公开信息。
定融与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相似,但各有其发行渠道和监管环境。PPN依托银行间市场,理财直融工具在2019年后被视为“非标”。定融模式起源于金融资产交易所,作为融资需求与市场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历程中伴随了政策调整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在资管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定融产品曾因银行非标投资渠道受限而迅速增长,尤其在金交所成为热门。然而,金交所的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整顿使得产品交易转向线下,主要服务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整顿中,合规性成为焦点,非合规的定融产品在“伪金交所”中滋生,引发市场对金交所备案政策的猜测。
定融的核心交易涉及挂牌方和投资人,但金交所本身不参与产品管理,仅提供交易信息公示。交易流程包括入会、准入审核、法律文本签署、产品备案和兑付等环节。然而,定融产品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投资者适当性问题、资金挪用风险、偿还优先级低、违约风险以及过度包装和非法集资风险,特别是在非合规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保持警惕。
总的来看,定融与资管和私募债相比,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其定位、监管和风险特征有所区别。随着清理整顿的深入,金交所的交易角色正在重塑,定融产品的未来走向将受到严格监管,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动向以保护自身权益。要了解更多详细分析,可参考“燕麦没有错”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