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学方法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1、【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出自《孟子•告子上》。规矩:法则。意思是:高明的工匠教授别人,一定会按照法则,而学习的人本身也应当遵循法则。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规:圆规。矩:曲尺。意思是:不使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用来比喻行事如果没有准则,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3、【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教育不应分贫富贵贱、地域种族等类别,而是应当对于什么样的人都应该给予教育。

4、【才多俗美,更数十年犹得收其实用者,其教使之然也】出自明代张岳《草堂学则》。更:经历。意思是:人才之众多,风俗之淳美,再经历十年仍能受益,这都是教育带来的结果。

5、【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教育别人就像教别人射箭一样,只将弓拉满,但不发箭,只做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比喻教育要善于启发。

6、【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出自清代朱舜水《劝兴》。劝:鼓励。意思是:尊重教育、鼓励办学,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挖掘贤士、培养人才,是治理政务的首要。

2.谁有两首讲治学方法的古诗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3.治学求进的诗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 《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4.孔子有关治学方法的语句

孔子关于治学的九条名言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

(2)说——同“悦”。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点评:这里,孔子掌握了一条很重要的学习规律。

对有的需要牢记,加深理解的文化,以及又有些复杂的文化,看一遍、两遍是不行的,必须反复多读、多看,反复记忆,这样才会把所学的文化理解透彻和和记忆深刻。第二条: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注释:“重”指庄重、沉稳、踏实。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沉稳、踏实就没有威严,就是学习了文化也不能巩固。

点评:一个人不庄重、沉稳、踏实就会浮躁,轻薄。浮躁,轻薄之人自然在他人面前没有威严,自然也不能搞好学习。

第三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已经学到的文化,又发现(创造)了新的文化,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点评:相对而言,学习文化易,创造文化难。创造文化就是把学习到的文化融会贯通(其中当然要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等。

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孔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1)罔——同“惘”,迷惑。

(2)殆——危险。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是危险的。

点评:孔子在这里是要人们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条与“温故而知新”是有联系的。

怎样才能“知新”,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当然不是凭空思考,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融汇起来思考。

只学不思考,则不会有新的收获,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没有“培养基”(实验室里生物繁殖、生长的基本条件),失去了理论指导,使我们的思考往往会失去目标,其结果是空想、泛想,甚至会陷入歧途。

第五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

点评:这是孔子告诫人们,对于求知来说,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是知也”里的“知”,不是说的知道了应学习掌握的文化,而是说,只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离真正的“知道”也就不远了。

第六条: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

点评: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习求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和学习。

孔子把学习求知当作一生的事业。年虽老,精力不济,但他仍然坚持这种可贵精神。

这里的“道”,应该理解为一个人所要求知的那些道理。第七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这里,孔子是指某一个人聪明而好学,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点评:这个人是指一个叫孔文子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缘故谥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好学,又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所以给他“文”的谥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毅不移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既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科学的求知方法。

看来,一个人学习、求知要具备的素质是很多的。第八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1)好——喜好。(2)乐之者——为从事某种学问而感到快乐的人。

译文: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点评:孔子这是说的一个求知者对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

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第九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求知者,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一些的学问,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求知者,不要教给他高深的学问。点评:不要误以为,孔子在这里对教育对象分了等级,看不起智力较低的求知者。

人群之中,智力的高与低是客观存在的。孔子提出这个教育观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恰恰是主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5.孔子有关治学方法的语句

孔子关于治学的九条名言

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

(2)说——同“悦”。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

点评:这里,孔子掌握了一条很重要的学习规律。对有的需要牢记,加深理解的文化,以及又有些复杂的文化,看一遍、两遍是不行的,必须反复多读、多看,反复记忆,这样才会把所学的文化理解透彻和和记忆深刻。

第二条: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注释:“重”指庄重、沉稳、踏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沉稳、踏实就没有威严,就是学习了文化也不能巩固。

点评:一个人不庄重、沉稳、踏实就会浮躁,轻薄。浮躁,轻薄之人自然在他人面前没有威严,自然也不能搞好学习。

第三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已经学到的文化,又发现(创造)了新的文化,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点评:相对而言,学习文化易,创造文化难。创造文化就是把学习到的文化融会贯通(其中当然要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等。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孔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1)罔——同“惘”,迷惑。

(2)殆——危险。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是危险的。

点评:孔子在这里是要人们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条与“温故而知新”是有联系的。怎样才能“知新”,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当然不是凭空思考,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融汇起来思考。只学不思考,则不会有新的收获,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没有“培养基”(实验室里生物繁殖、生长的基本条件),失去了理论指导,使我们的思考往往会失去目标,其结果是空想、泛想,甚至会陷入歧途。

第五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

点评:这是孔子告诫人们,对于求知来说,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是知也”里的“知”,不是说的知道了应学习掌握的文化,而是说,只要有老老实实的

态度,离真正的“知道”也就不远了。

第六条: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

点评: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习求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和学习。孔子把学习求知当作一生的事业。年虽老,精力不济,但他仍然坚持这种可贵精神。这里的“道”,应该理解为一个人所要求知的那些道理。

第七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这里,孔子是指某一个人聪明而好学,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

点评:这个人是指一个叫孔文子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缘故谥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好学,又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所以给他“文”的谥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毅不移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既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科学的求知方法。看来,一个人学习、求知要具备的素质是很多的。

第八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1)好——喜好。

(2)乐之者——为从事某种学问而感到快乐的人。

译文: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

点评:孔子这是说的一个求知者对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

第九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求知者,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一些的学问,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求知者,不要教给他高深的学问。

点评:不要误以为,孔子在这里对教育对象分了等级,看不起智力较低的求知者。人群之中,智力的高与低是客观存在的。孔子提出这个教育观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恰恰是主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