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物流的口岸物流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
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1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3万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3.4%和61.9%。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推动口岸物流总体规模的扩大,口岸特别是沿海大型港口作为进出口贸易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口岸物流涉及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口岸通关、增值服务等物流过程,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环节。口岸物流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保证进出口贸易“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有效衔接,增强我国对外经济的竞争力。传统的港口、航空、公路优势与现代物流业相结合,将会出现物流功能依托口岸进行整合的新动向。传统口岸的设施、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优势,通过现代物流的手段,将中转、集散型口岸向综合服务型口岸转移。一批有现代理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物流专业公司将在口岸地区进一步聚集,并使它们与传统的口岸服务优势互补。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口岸物流的“港对港”服务向现代物流要求的“门对门”服务的转变,拓展口岸物流业务,提高口岸物流综合协调能力。
物流企业要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必将拓展与其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盟。口岸物流企业与相关港口、公路、机场的战略联盟关系将得到发展,并加强与其相关的终端物流和干线物流的联系。同时,口岸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并购股权和投资合作等手段,将会做大做强。一批有经济实力、能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网络结构合理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将会在我国口岸地区得到较快发展。 四大业务版块由21家子公司具体运作,母公司专项负责物流体系投资管理、战略规划、项目开发、资产运营。这独特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吊足了记者的胃口。大连港集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集发物流)就是这样走入记者视线的。
据集发物流综合部经理章冬岩介绍,其运作体系的独特性很大因素缘自于其成立背景的独特性。1995年9月,为了对大连港集装箱行业统一管理,集发物流母公司大连港务局(现在的大连港集团)筹备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大连港集装箱综合发展公司(简称集发公司)。随着大连港集装箱产业的飞速发展,2002 年大连港对集发公司进行改制,大连港集发物流成立,集发物流则承担起口岸集装箱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综合物流体系建设。
通过投资企业董事会和相关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其所属投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目前,集发物流已经成功搭建起四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构架,即:以集装箱场站业务为主体的物流操作服务体系,以代理业务网络与内陆节点、海铁联运业务为主体的内陆联运服务体系,以支线中转业务为主体的支线中转服务体系,以口岸信息平台业务和软件开发业务为主体的资讯服务体系。短短几年时间,集发物流已成为拥有21家投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海铁联运、支线中转、公路运输、仓储、拆装箱、冷链物流、集装箱检测及修理、保税物流园区开发、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船舶管理以及EDI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资讯增值服务,覆盖集装箱运输的各个环节,形成产业功能完整、服务网络完备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 基于港口到客户的物流需求,集发物流以铁路、公路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接续海运的集装箱内陆运输服务。到目前为止,集发物流已经在港区后方投资了6家集装箱场站企业经营集装箱堆场和仓储物流业务,使场站业务处于口岸领先地位。集发物流投资的毅都集发冷库拥有4万吨能力,通过专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运作,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但集发物流对此并不满足,“要想有新的突破,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局限于后方堆场,服务于内陆客户,将是集发物流重要的业务组成。”章冬岩说。由于大连港地处东北地区最南端,腹地陆域狭长,导致公路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于是,集发物流决定尝试“海铁联运”的业务模式。
其实,早在1996年大连港便开始探讨与铁路合作,推动东北班列的开行和内陆站点的建设,这为集发物流开展新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 年,集发物流通过投资集益物流并整合系统内的相关资源开始大力经营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5 年时间,集发物流已开发了大连至腹地主要城市的7条公共集装箱班列的操作业务,公共班列的承运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占口岸海铁联运量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海铁联运港口。为做好服务的延伸,集发物流在沈阳与铁路部门合作成立了沈阳集铁物流,专为宝马等客户开展物流配送服务,同时在哈尔滨、长春、延吉、满洲里等内陆城市建立了内陆节点运输服务体系。
但是口岸班列运量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铁路运力紧张、集装箱专用车辆紧缺,也影响了班列的正常运营。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去年开始,集发物流就与中铁集装箱公司开始研究投资建造集装箱专用平车投入东北班列网络运营。据了解,集装箱专用平车是专门用于集装箱运输的铁路车辆,投入运营后可以形成集装箱班列运输的可靠运力保障,极大地缓解运力紧张的压力。
2006年,首批150辆集装箱专用平车投入大连-哈尔滨线路开始运营,实行车辆在班列线路上固定编组,循环拉运;哈尔滨班列在平车投入运营后,班列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提高,班列的运营时间从原来的30多个小时缩短到20几个小时。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深入,东北经济和社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汽车、化工、钢铁、电子等大型企业对班列运输这种安全系数较高的大批量、大规模运输方式的需求也在急速膨胀,东北海铁联运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2006年11月1日,世界一流物流仓储设施的开发商和服务商美国普洛斯集团与集发物流投资的大连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合资合同签字仪式,共同出资开发经营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内的部分土地及物流仓储设施。届时,大连国际物流园将被融入普洛斯的全球网络,与更大的国际市场对接。标志着大连国际物流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该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大连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操作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跨国公司的先进规划、开发和运营理念进行集约化开发,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大连地区的整体物流运作环境,为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进入东北市场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空间。 港口建设与服务的快速拓展,信息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点,集发物流认识得非常清楚。因此,集发物流决定成立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致力于口岸信息化建设,通过投资IT企业不断优化口岸流程,提升口岸环境,并通过大连口岸物流网以EDI(电子数据交换)产品作为业务的起点和基础,逐步开发各类电子商务产品,促进口岸物流的信息互通与操作效率,改变以往口岸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相互割裂、信息重复录入、错误率高、信息交换不畅等实际缺陷。
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成功搭建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和电子商务(EC)平台在内的完整的软硬件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先后开发应用56种电子单证报文和多个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并提供大量增值信息服务功能,成为联系政府机构、监管部门、码头、港航业界众多商务实体的“口岸公共外网”,有力地促进了口岸物流、港航操作、通关服务等的效率提升与信息共享。同时,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还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支持,并被指定为大连市口岸唯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作为大连航运交易市场的信息平台运营商,在大连口岸通关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式”交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