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小病大门道。两则中医名家的医案,了解如何正确防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中医注重未病的防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金匮要略》开篇即提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那何为未病呢?

很多人认为未病就是还没得病。这种认识是不太正确的。中医神奇,但也不能做到未卜先知。

在没有得病时所采取的措施,不能算作治疗,和未病也没什么关系,只能说是预防。

未病,应该是疾病还处在未成形的阶段,这时仪器多还不能检测出来。任何疾病都是从未成形到已成形,从未病到已病的发展过程。

中医重视未病,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集中表现。重视未病,使中医对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 探索 ,并积累了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诊断未病的经验。

“见微而知著”,是中医未病理论的一个形象比喻。 发现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蛛丝马迹,进而诊断出疾病的部位、性质和发展,是对于未病的基本理解。

中医未病理论,贯穿于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无论对于疾病未成形,还是疾病已成形,在诊断、治疗、预防上,都具有指导意义。

西医也很重视未病,不过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完全不同,所以得出的治疗思路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糖尿病的预防,西医一般要求要“管住嘴、迈开腿”,注意合理运动,严格控制饮食。但在实际生活中,不但执行起来很困难,效果也不理想。西医将糖尿病的着眼点放在消化系统上。

中医很早就发现了糖尿病,并将之归于“消渴症”,中医的消渴症并不等同于糖尿病,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

中医对糖尿病的着眼点也不仅是胃,而是更注重肺、肝、肾。这种整体观念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也才能真正的把重视未病做到实处。

如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仅限于运动、饮食、合理使用降糖药,是很难做到有效控制的。

这样的思考同样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癌症等等西医已经非常成熟治疗经验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疾病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几乎所有疾病都确定了非常细致的相应的医学名词,即通常所说的得的什么“病”,如肺炎、甲亢、甲减、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均是如此。“病”只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特征,却不能反映出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

高血压就吃降压药,高血糖就吃降糖药,似乎也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差不多,似乎还难以有效做到防止疾病传变、根本解决问题。

所以,没有中医整体观念和未病理论为指导,是很难做到防治未病的。

大病如此,小病也如此。今天聊一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口腔溃疡。

几乎每个人都得过口腔溃疡,或是因为创伤,比如想吃肉了,结果把自己的舌头或颊部咬破了。或是心情紧张,比如面临高考、工作压力大;或是营养不良,比如偏食。

大多数情况都是偶尔得之,即使不采取治疗,7-10天也能自愈。

而复发性口腔溃疡就不那么容易治疗了,而且临床上并不鲜见,下面引用两个医案,以期能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症状、患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第一则是当代中医经方大师胡希恕的医案:

史某、男性,42岁,住东四六条80号,1965年11月15日,初诊。

症状:反复发作口舌溃疡2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疼,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

证属: 上热下寒。

治疗方法: 苦开辛降,与甘草泻心汤。

治疗结果: 上药服两剂,舌疼已,进食如常,维调半月,诸症消除。

第二则是当代中医名家李可的医案:

铁厂女工燕翠萍,29岁,1983年8月8日初诊。

症状: 患口舌生疮6年,1月数发,时愈时作。近1月来,因流产后恣食瓜果生冷,复因暑热,夜睡不关电扇,门窗打开,又遭风寒外袭,遂致身痛呕逆,食少便稀。外感愈后,口舌于今晨突发白色丘疹一圈,灼痛不可忍。脉细弱,舌淡欠华,面色萎黄,腰困膝软。

证属: 肾虚脾寒,虚火上僭。

治疗方法:培土敛火,引火归元。与四君子汤加减。

治疗结果: 上药服3剂,诸症皆愈,又与补中益气加减10剂,追访至1990年,再未复发。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很多人都认为得了口腔溃疡是上火了,所以常选用西瓜霜、喉风散等外用药,或是用三黄片、上清丸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更有医生说是免疫力低,要补充维生素,不仅远水难解近渴,更花费多多,效果寥寥。

引起口腔溃疡的火多是虚火,而虚火产生的原因在于在于胃虚或胃寒。采用清热解毒的办法,或能缓解一时之痛苦,却并不能缩短疾病之日程,更易引起肠胃之不适。

清热解毒之法对于偶尔得之的口腔溃疡或许有效,而对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很多疾病都是身体内在变化的外在反应。患口腔溃疡,不能仅考虑口腔溃疡,还要考虑身体那些环节出了问题,考虑如何更好的预防,想想是不是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呢?是不是需要舒缓紧张情绪呢?是不是需要调整肠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