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乡愁叫“光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在农村,“三夏大会战”是农民一年中的大事。就拿咱们陕西关中农村来说,从“麦不离八月土”开始耕种,经过“一九、二九不去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直至“九九再九九,镰把握在手”的收割季节,一天天的数,一天天的盼,数够一百八十天,盼了八个月,终于熬到收麦的日子。

为了打赢这决定性的一战,战前准备尤为重要。收拾晒麦场便是收割前的重要一步,咱们关中农村叫做“光场”。

光场,一般在收割前一个月的五月份就开始准备了。首先必须除去场面杂草,只要有一家行动早的,便会带动其它左邻右舍的也会行动起来,不出两天大场上便热闹了起来,“三夏大忙”的大幕就拉开啦!

除完草的第二道工序是挖场。把原来的场面子挖开,再打碎。这道工序有技巧,挖的不能太深,土块要尽量打碎,越细越好。这活费时长,效率低,一般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全部干完后,再用碌碡碾碎耙平才算完成,没有几天是干不完的。

第三道工序就是等待天下雨后才正式开始光场。这每年忙前的这场雨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光场的质量,一场透雨过后,天刚转晴,大场边马上会聚集着各家各户的青壮劳力,他们一边谝着闲传,一边不时的观察着下过雨后场里泥土的软硬程度,随时准备套上碌碡开始光场。

​只要有一家开始光场,这群人呼啦散开,分头回家准备。一时间场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家家的场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吱呀,吱呀”木提和碌碡摩擦发出的声音飘荡在大场上空。

家中劳力壮的,套上头号碌碡,压过的场面又平又细,横竖光二遍便和绸子一样光滑。劳为弱的会套上小号碌碡,两个人推,还必须有一个人挷上绳来回在前面拉,光三、四遍也抵不上大碌碡一遍的效果,整个场面子坑坑洼洼的毛糙不平。

这大场收拾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粮食的干净程度。场光的好耐用,碾打几场麦子也不会碾起土,粮食当然也就干净。场光的不好,碾打一场麦子场面就烂了,麦子中就混有土,当然也就算不上干净的粮食,常常也会被乡党们取笑。

若是这天气在割麦前三天两头下雨,这光场能把人累死,下一场雨,光一次场,一次都不敢落下。真要是偷懒少光一次,这天要是晴了,就麻烦大咧,这割回来的麦子就进不了场,无法收拾了。

​如果赶上那年忙前无雨,那农民遭的罪更大。等雨等到开镰割麦的前一天,实在等不到,就只有挑水泼场。那时没有自来水,都是从村中涝池中挑水泼场。白天温度高、挥发快,后面泼完前面干,根本无法光场,所以都会选择在晚上。

整个晚上,从涝池到大场,非常热闹。挑水的、抬水的、用架子车拉水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出动。蛮怨这天不下雨,骂着这农民太辛苦。骂着干着,干着骂着,一直会干到天亮。

直到这麦子上了场,碾打完之后,丰收的喜悦才会冲淡这一切的不易,心里充满着幸福的甜蜜。

​光场,一段抹不去的乡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