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20.谢家门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背景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谢家门孔》也是被收录进了文化苦旅的新版,本片散文主要还是 表达了对谢晋导演的怀念 。

谢晋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之一。代表作品女篮五号,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老人与狗。

祖父是当地名士,父亲是香港有名望的会计师,祖、父两代都寄厚望于这位家中长男能承续家业,走上名牌大学、出国留洋当专家博士的路。但是谢晋则从小就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在家乡度过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三十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在上海期间使他对戏曲的痴迷转向电影。

谢晋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却不幸有两个儿子患有智障。谢佳庆是谢晋和徐大雯的小儿子,是一名患有智障的残疾人。谢晋的长子在2008年8月23日下午因肺癌病逝,享年59岁。

读书体会

这是一篇怀念谢晋导演的文章。本文从为谢导的弱智儿子阿四解释何为死亡起笔,到谢导去世后家中已是白花世界,阿四一个人仍固执摆放爸爸的拖鞋止笔, 通篇平实感人地叙述了文化巨匠谢晋导演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艺术追求的不知疲倦、对友情的爱憎分明和对儿子的舔犊之情。没有丝毫的矫情,没有官样的评判,有的只是真情的流露,真性的坦荡。

谢家阿四每天在家看的门孔很小,而透过谢晋的门孔看人性的世界很大很远,也很持久。在中国电影史上,能让人记住并产生时代影响的经典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多半出自于谢晋之手。《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清凉寺的钟声》……,这些作品无一不做到了文学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和升华。同时在令人景仰的艺术高度下所凸显出的人性之光,让我们每个人回归本真并时至今日依然温暖不已,也让那个喧嚣动荡的时代归复平和又时时反省。一位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做到抚慰一个民族实属不易,可谢晋做到了。

不少文化大家的一生是不幸的,有个人身体方面的,如贝多芬;有婚姻方面的,如泰戈尔。而谢晋的不幸来自家庭,他的二个儿子都严重智障,唯一正常的大儿子却先他而去。谢晋在儿子的葬礼后到杭州,见到好友抱头痛哭,哭得虎啸狼嚎,哭得昏天黑地,可以想象他的内心有多痛楚。同样对智障儿子,他透过镜片双眼所流露的满是温情、满是慈爱。作为父亲的谢晋,一如乡间的老翁,没有任何的艺术修饰,朴实而真挚。

谢晋两个儿子患有智障,但谢晋对自己的两个个智障儿子不离不弃,不怨天不尤人。

文中对他的两个片段描写让人肃颜:一是家里来了客人,不管是明星还是大导演,谢晋都会 郑重介绍、邀请自己的智障儿子出现 ;二是乘车到工作地点途中, 一路对随行的儿子关怀呵护 。

养育一个孩子已非常不易,更何况是两个智障的孩子,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

谢晋让人敬佩的就是他的这一份纯粹的父爱和坚持 。 对 友人,谢晋不势利、不怠慢 ,从中秋节给一个入狱的官员带去慰问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对事的态度。 对审查、评论者,尽管在乎、生气,但欢迎真正懂艺术的人审查他的作品,做到了君子的“坦荡荡”。对拍电影,他是“为而无所求”,单纯、执著,倾力追求更高的艺术。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描画了一个 令人心酸的细节 :阿四透过门孔往门外看来往吊唁的人,在白花的世界里为父亲摆好鞋,等候父亲的归来。对于以前不了解谢晋的我们也透过了《谢家门孔》看到了谢晋堪称 君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