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分为生理性的增生和病理性的增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乳腺增生分为生理性的增生和病理性的增生。

生理性增生不用怕 病理性增生防癌变

生理性乳腺增生:不治也没问题

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有卵巢功能的妇女,乳腺在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乳腺组织都有周期性增生复原的组织改变。在增生期,有些人可能自觉乳房痛,或触到乳腺有些增厚,特别是经前更为明显;经期过后,上述症状就能自行消退,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增生。

病理性乳腺增生:需要防恶变

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属于病理性的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大约50%的育龄妇女都有小叶增生,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不均衡或乳腺组织对性激素的敏感性较强有关。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常见的变化是乳腺导管的内皮细胞数量增多或形态发生了改变,乳房内出现经久不消退的肿块、钙化,或者乳头有异常分泌物,一般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好转,因为部分病理性乳腺增生有恶变的倾向,所以应及早干预、定期观察,必要时需手术切除。

关于预防:少吃含高雌激素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

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以刺激乳腺腺体,导致增生。雌激素相当于乳腺细胞的‘肥料’,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越高,增生越厉害。如果雌激素的量在短期升高后能迅速下降,回复到正常水平,乳腺增生可以自行好转;如果体内雌激素的量长期维持在高水平,乳腺就会发生病理性增生,不再能自行回复正常。所以,育龄女性在日常的预防方面,要注重饮食健康,避免通过食物摄入过量的雌激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调控好情绪,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失衡,诱发或加重乳腺增生。

很多女性关心查出乳腺增生后到底要不要治?为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生理性增生能自行好转,几乎不会恶变,可以不治疗。病理性增生有一定的恶变机会,故需要随访或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如何区分?大多数增生都会出现乳房疼痛或乳房肿块。可以观察一两个月经周期,根据疼痛或肿块的变化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生理性增生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乳房疼痛在排卵期或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或缓解;②乳房肿块在月经前增大变硬,月经后缩小变软,甚至消失;③乳腺的彩超及钼靶检查无明显异常。BI-RADS分级一般为1~2级。

病理性增生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乳房疼痛没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规律;

②乳房肿块的大小及硬度不会随月经周期而改变。

③乳头可出现单孔或多孔的异常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多为无色透明、淡黄色、黄色混浊或灰绿色;

④乳腺彩超经常能发现腺体组织的异常回声,钼靶检查常能发现阴影或钙化。BI-RADS分级一般为3~4级。

病理性的乳腺增生需要定期随访,根据恶变风险的不同,每3~4个月、每半年或每年接受乳腺检查。如果乳腺彩超或钼靶的BI-RADS分级是2级,一年检查一次就够了;如果达到3级,要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如果是4a级,需要活检或3个月后复查。4b级以上,需要尽早活检。但是由于不同医院检查人员的经验和仪器设备的差异,检查所得的报告也有些许差别,建议患者按医生的建议安排复查时间,不要随意自行决定。

即使在病理性乳腺增生中,会恶变的也仅占少数。病理性乳腺增生可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恶变倾向不明显,恶变率仅比正常人增加30%左右,这种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正常生活、定期体检就足够了,不需要额外的治疗。但还有一类病理性乳腺增生恶变可能性较高,其中的不典型增生,其恶变几率较正常人高4~12倍,故需要积极治疗。

当乳房的肿块增大较快且质地变硬,乳头的分泌物转为血性,绝经后妇女的乳房长出新的肿块或原有的肿块增大,均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因为以上均为恶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