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 (1)这个世界有规律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原因。世界是物质的,存在普遍的客观规律,所谓的人类的认知,就是去寻找和发现这些因果关系,这些客观规律,一旦找到了,就可以用来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这就是科学。

是的,我们似乎一直都是这样思考的:

但是历史上,关于因果关系,在哲学界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讨论,其影响至今仍未消散。


1737年,26岁的英国人大卫休谟(1711-1776)结束了在法国三年的旅居生活,回到了伦敦。他带着一本书稿,是在法国期间撰写的《人性论》。作为一位年轻的民间哲学家(那个年代,搞哲学的都是民哲),他满怀憧憬的对着泰晤士河说:颤抖吧,欧洲哲学界,我来了。

结果这本书没有人买,没有人讨论,没有人感兴趣,休谟自己说它胎死在印书机上了。直到十几年后,休谟的观点才慢慢被人关注。

《人性论》极其恢宏,休谟撰写此书时几近精神崩溃。作为一本哲学著作,这本书里最石破天惊的观点是关于因果关系和归纳法的。

休谟说,你看到太阳照在石头上 ,石头变热了,你会说太阳照是石头热的原因,它们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认知的。问题是,太阳照我们感知到了,石头热我们感知到了, 那这个因果关系我们是用哪个器官感知到的呢?既然感知不到,那我们凭什么说这两个现象之间一定有一个东西叫因果关系呢?

今天太阳照石头热,昨天也是太阳照石头热,过去一直这样,然后我们就说这是一个因果律,为什么呢?你怎么能保证明天还会这样,以后一直这样?太阳以前每天从东方升起,难道以后也一定会从东方升起吗?

别说学界了,连普通老百姓都在说,这孩子没病吧?我们千百年不就是这么想的吗?伟大的牛顿(1643-1727)才刚去世,万有引力定律都准确预测了天体运行的轨迹,这不就是因果关系吗,这不就是科学规律吗,你这怀疑的是个啥啊?你休谟的意思是,明天早上起来,树上的苹果还不一定往地面落,要往空中飞?

休谟回答道,不好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我无比钦佩我的老乡牛顿的成就,我们也正享用着牛顿理论的成果,但我还是要说, 从哲学的角度,牛顿定律不是必然有效的,只是一种可能性,是或然的 。我们无法从过去牛顿定律有效,推导出未来也一定有效,只能说明天早上苹果从枝头离开时,很可能还会落地上。

这是抬杠吧?你是哲学家,还是诡辩家?

休谟说,别着急,我当然是哲学家,民间的。我无比虔诚的尊重我的,也是人类的认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事物之间是否有一个所谓的因果关系,准确的说,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法感知到这个东西。 人们之所以会倾向于认为存在一个因果关系,因为这是我们心理上的需要,是一种习惯。而且这种因果关系也没有什么必然性,只有或然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归纳法。我们观察到很多地方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我们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就是归纳法,我们自然科学的知识就是这么获得的,我们的所谓的因果律就是这么得出的。但是,归纳法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我们怎么能从已知的部分经验,推导出未知的全部的判断呢?我们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怎么就能推导出未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呢?万一有黑天鹅呢(大名鼎鼎的黑天鹅的说法,就是出自休谟先生)? 牛顿定律就算有一万次成功,也不能说明下一次必然成功,只能说有可能会成功。

如果承认休谟说的是正确的,那整个人类的认知体系,尤其整个科学体系就被颠覆了,我们找来找去的那些科学规律,无非就是一些心理习惯而已,而且根本就无法保证未来一定会有效,那还能不能愉快的搞科学研究了?开始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说法,大家都觉得休谟完全是无理取闹,但是慢慢的,整个欧洲哲学界都明白了,休谟提出的是一个极其本质的关于认知论的问题,而且无法反驳。最后大家只能选择忽视,反正也不影响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继续用牛顿定律。

只有一个人认为这样不行,必须对休谟进行回复,因为休谟不仅挑战了哲学,更是颠覆了上千年的人类认知体系,使得科学完全无法立足。这个人,就是康德(1724-1804)。


康德第一次听到休谟的观点后,陷入了沉思,然后沉思了十一年之久,直到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的命运和《人性论》不相上下,出版后没有人看的懂,直到一年后才有了一篇书评,解读还是错的。

康德说,我们过去所有的认知,都是假设这个世界有一个客观的存在,有客观的规律,我们认知的目的就是去了解这个客观的存在,去发现这些规律。但是这个是不正确的, 这个客观的世界我们是无法真正认识的,我们只能认识我们的先天理性允许我们认识的那部分世界。

我们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先天就具备一定的理性,我们是自带操作系统的,我们感知那些经验时是基于先天的理性的。比如,休谟说我们只能感知先有太阳照,才有石头热,那这个先和后就是对时间的感知,这个是先天存在的。虽然休谟不认为苹果第二天必然会落到地面上,但是他也承认树比地面高,这就是空间,这个对空间的概念是先天的。

打个比方(康德没有打比方,他用了一本书来论证),我们每个人都是戴了一副有色眼镜来看世界,我们只能感知和认识这幅眼镜里面呈现的世界,至于这个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不戴眼镜时是什么样子,对不起,我们不知道,客观世界不可知。

那这个所谓的先天理性,那幅眼镜,那个操作系统,是什么呢?康德给出了空间和时间,以及十二个范畴,因果关系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这些先天的认知能力来认知世界,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 不是我们的认知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认知必然符合我们的理性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原因,都有因果关系,只要条件不变,原因就一定可以推导出结果,存在因果律,这个就是我们先天的理性,至于它是不是在客观世界存在的,不重要,反正我们也只能认识我们的先天理性可以认识的世界。于是,休谟问题完美的解决了,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又可以愉快的研究科学了!

有人说,你康德说有十二个范畴,就有了,怎么证明呢?这个么,需要一本《纯粹理性批判》来阐述了。

在康德之前,哲学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系,自康德之后,主流的哲学界再也没有人坚持唯物主义了(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去面壁了)。世界是唯心的,我们只能认识我们能认识的那个世界,规律是我们人类自己想出来的,至于客观存在的那部分,我们无法认识,不可知。

康德是近代第一大哲,他的哲学就是一个蓄水池,之前所有的旧哲学都汇聚到他这里,之后所有的新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霍金说,尽管现代物理,尤其量子力学的发展,已经极大的颠覆了人们包括哲学家们的认知,但是康德并没有过时。


接下来的一百年,是科学大发展的一百年,经典力学、电磁学、化学、医学、现代物理学,整个工业革命的成就就是建立在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的,就是不断的重复从A到B的过程。直到卡尔波普尔(1902-1994),他再次把这个问题搬了出来,说,等等,还不能这么愉快的研究科学。

波普尔说,我完全认同康德关于先天理性的说法,我们的确只能认识我们的理性允许我们认知的世界,我也认同每个事物都有一个原因的说法。但是关于这个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这个因果律的问题,我倒是站在休谟一边,我认为康德没有完全解决休谟问题。

我们可以接受A是B的原因,但是你观察到一万次先有A后有B,也无法用我们先天的理性推导出下一次肯定也会是先有A后有B啊。这个问题康德没有回答得足够彻底啊,牛顿定律不是也被相对论颠覆了吗?因果律的问题,本质上和归纳法是一个问题。

归纳法就是从已知推导出未知,从有限推导出无限,从特称命题推导出全称命题 -- 某些S是P,推导出所有S都是P?一个农夫养了一只鸡,每天都喂它,这只鸡于是得出一个结论,每天农夫都来喂它,直到感恩节的前一天它被杀了。这只鸡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归纳法实效了(这个例子来自罗素)。

为了证明一个理论,我们所有可以用的推理方法只有两个:归纳法和演绎法。首先,我们无法用归纳法来证明归纳法,这个是循环论证了。那么,如果是演绎法来证明归纳法,其论证过程是这样的:

但问题是,这个演绎的前提不就是说归纳法一定正确吗?还是循环论证。

所以,从逻辑上,归纳法是无法证明的,休谟问题依然存在,那个所谓的因果关系仍然没有必然性,只有或然性。

那怎么办呢?

波普尔说,科学理论从逻辑的角度是无法证实的,牛顿定律,相对论,纵使千万次成立,也无法推导出下一次必然成立,在这一点上休谟是正确的。但是科学理论可以证伪,我们无法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是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我们就可以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命题错了,只要我们还没有找到那只黑天鹅,我们就可以仍然相信天鹅都是白的。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自己提出来的一个假设,一个理论,用来解释和预测世界,它没法被彻底证实,但是可以观测,可以重复,可以实验,可以证伪。 在这个理论被证伪之前,如果它是有效的,我们就选择相信它。即便是被证伪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有限的条件和范围内继续使用它,牛顿定律就是如此。所以,真相是,这个世界的规律都是主观的,都是人类自己想出来的,而且都不是必然的,都是有条件的。 这个世界不存在永远成立的客观规律,只有实用和迭代 ,这就是证伪主义。

有人说,波普尔先生,您说的太好了,我们简直豁然开朗,人类的认知问题解决了;不过,您的这个证伪主义能证伪吗?

一阵沉默后,波普尔低沉的说: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