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01

最近粗略看了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一书,引起很多共鸣与思考。首先,书名“第二性”观点鲜明的指出了女性生活在男性创造并主导的世界,处于受支配的不平等地位。接着指出这种受支配的地位不是天生注定如此。尽管有生理的原因,但并不具有决定性。经济上的依附更为重要,社会风俗法律道德等施加给女性的限制和枷锁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女性的“特征”不是天生如此,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受支配地位的结果。

男人几乎把所有关于“雌性”的形容词都抛到了女人身上,诸如“懒惰、狡诈、无情、愚蠢”等等。波伏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区分物种:“性别的产生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物学上的。”正是女人通过她的‘感情生活’创造了她自己的身份,包括她的女性身份。按照波伏娃的这种观点,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是不同的,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身份认同”也会各异。可是,事实上,几乎没有女人会把自己放在雄性的行列中。

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她”都会把自己创设为“女性”呢?波伏娃并没有对此作出探究。实际上,这个社会在“她”出生时变把她定义为“女性”,而在她之后的生活中,她更多的是在尝试接受这种身份,接受这种社会规则。就像是一道判断题,社会告诉你——你是女性。当然,你有权进行选择,如果你选择“正确”,那么你就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否则,你就是社会上的异类,那些社会赋予其“女性/男性身份”而其自身又将自己界定为另一性别的人,往往受尽社会的谩骂和指责。在这种压力下,更多人会选择接受社会赋予他的性别。

尤其是她最为著名的论断“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只有对照着萨特“不幸命运”的背景才能理解其含义。女性成为“一个女人”,其意义是由文化和社会所定义的,如同在20世纪50年代或更近的时期女人是“家中的女神”即母亲和妻子,在20世纪90年代则是“超级妈妈”。因此,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女性通过接受并按照社会对其角色适宜性的定义而成为一个女人。很容易理解德-波伏瓦的观点如何能够被拿来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的战斗口号:女性必须承认自身的自由,定义其自身的存在,并且使自身从由男性制定其规则和价值的社会奴役状态解放出来。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被供养控制的妇女,并不因为手中有一张选票,就从男人那里得到解放!她还是处在奴仆的地位,只有劳动才是她真正自由的保证。

波伏娃则一语惊人:“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很多女性并不了解成为女人意味着什么。“我们在目前女人的处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成就?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哪一条路是不通的?如何能从处处依赖男人的环境下变成独立?什么样的环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们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难?”波伏娃鼓励女性由“他者”成为“主体”,打破一切社会成见、习俗观念以及自身的心理偏见,不要让自己禁锢在女性功能中,要去追求有主观意识的生活,承担自己。

02

最近一个26岁女演员因病去世的新闻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她在微博中写到::“无论还能活多久,我想在剩下来未知的时间里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毕竟,这26年来我好像从来没为自己活过……爸妈生了七个小孩,我是老三,从上大学以来就自己挣钱交学费、大学没读完就带着300块开始北漂住地下室、五年来拼了命的拍戏挣钱给弟弟交学费、交房租、替父母还债、买房……无数次熬夜拍戏、累的腰间盘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在冰水里拍戏、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五年拍了几十部戏挣的钱全给家里了,自己从来不舍得花……在我得知得了癌症后居然有一丝的轻松……我感觉我要解脱了……我信佛,我不怪任何人,也不想责问上天为什么好人没好报……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命……”令人惋惜。

后来,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她生前的生活,看到了比死亡还要残忍的真相。她出生于安徽农村,不管经济条件,为了要一个儿子,父母生了6个女儿还继续要孩子,排行老三的她拼命的挣钱给弟弟交学费、交房租、替父母还债、买房。从3月份得知癌症之后,对化疗的恐惧,也出于对人财两空的担心,徐婷在病情没有正式确诊之前就决定选择中医,结果遇到了中医骗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个美丽女孩的青春、幸福、未来,全都被自己的性别拖累。多么让人心疼、痛惜。

一个厌恶自己性别的女人,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一个重男轻女的男人,不会成为合格的父亲。我们的幸福感不再依赖后代的性别,而是更依赖非家庭因素。其实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平安,爸爸妈妈就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必将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和安全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现在早已经不是根据力量定强弱的远古时代,”男性比女性更优秀,女人应该依靠男性”这种思维应该被我们从脑海中清除。女人最好的归宿应该是要拥有自己的事业,独立的人格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中实现个人价值,始终能在独立的自我和两性的关系中找到幸福平衡。

永远不要因为“是女人”而放弃。真的,无论男女,只应该为自己活得不够美好而抱歉,却不应该为性别而抱歉。性别是天赐,给了什么,就享受什么,都是唯一,都是不可重来的机会。愿每个孩子,都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