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怎么做到在学校一样自觉地学习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7-22
其实,孩子并非天生不爱学习,大多数孩子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上了中学后,许多孩子却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造成孩子厌学的因素很多,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不良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在诸多因素当中,家庭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⑴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让孩子学习目的不明。 ⑵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关心情感需求。 ⑶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⑷孩子没有娱乐时间,身心疲累。 ⑸只看到孩子的不足,看不到孩子的进步。 ⑹家长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明白了原因,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由厌学变为乐学呢?下面就结合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当做法,为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1、祛除功利思想,引导孩子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处在社会转型期,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于是,自觉不自觉地会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就要求孩子必须学习拔尖,考上理想的大学,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精英,平时常在孩子耳边念叨:“我们全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啊!”“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能满足你。”这样的教育灌输,实际上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的,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为家庭而学习,很难产生强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要想让孩子乐学,首先是我们家长要转变观念,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是有生命的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应该有他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进入中学,应该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设计了。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让孩子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努力,认真学习。孩子把学习当成了自己事情,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我有一个学生,聪明,动手能力强,但是贪玩,不喜欢学习。后来我了解到他很喜欢汽车模型,便问他长大以后想干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造汽车,造很先进的汽车。”我说:“你觉得是不是只要聪明就能造出很先进的汽车?”他思索了一会儿摇了摇头。经过我的引导,他明白了,要想将来做个研制先进汽车的工程师,现在得把功课学好,得考入大学学习与此相关的专业。于是,从那以后,他学习的劲头上来了,基本不再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 2、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需求。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头等大事,几乎全家都在为孩子的成绩操心,每天家里的中心话题基本就是学习。孩子上学走之前,总是不忘叮嘱:“到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孩子放学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问上了:“今天上课表现怎么样?都学会了吗?”“考试成绩出来没有?考了多少分?”就连吃饭时也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学习重要性的教育。却很少想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更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这样很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如果孩子有心事,有困惑,又不敢或不愿向家长倾诉,那么,孩子当然不可能安心学习。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我们要知道,孩子升入中学后,就逐渐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让他感受到您真诚的关爱。孩子出门时,您可以说声“再见,开心每一天”,放学归来,您可以投去关切的目光,问一声“今天过得愉快吗?”餐桌上可以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轻松的话题。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烦恼可以及时地得到排解和释放,情绪及时地得到调整,在学习上就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如今不少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家中的家具很高档,却没有一个摆放书籍的书架;家中现代化的电器更新换代特别快,却常年不买一本书。有的家庭经常迎来送往,宾朋不断,打牌、搓麻将、侃大山,很是热闹,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么能够安心学习?不少父母只知道要求孩子学习写作业,而自己却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上网。在这种没有丝毫学习氛围的家庭,孩子怎么可能养成喜欢学习的习惯? 因此,要想让孩子能坐得住,你得为他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朋友相聚和娱乐,可以在节假日偶尔为之。同时,父母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为孩子做出表率。我们家除了书房专门藏书、学习外,沙发、床头上,到处都是书,空闲时间随手就可以拿到一本翻看。这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也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吃完晚饭的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视,而是拿起书本学习。 4、给孩子留点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们做家长的,总认为只要投入时间了,学习就一定有成效。于是看到孩子放学回来抓紧时间学习做作业,心里就无比欣慰;看到孩子松松跨跨的,心里就很不高兴。只要看到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就会火冒三丈:“你回来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完了?”“你就和电脑亲,就不知道看看书,多复习一会儿!”有时孩子想和朋友出去玩,通常都会遭到断然拒绝。我们把家庭变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得再做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星期天孩子更累,大部分家长都给孩子报有至少一个,多的两三个补习班,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得东跑西颠地去参加课外辅导,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时候。再好吃的东西,让你连续不断地吃,你很快就吃厌了。孩子学习也是如此,这样几乎没有休息调节的时间的学习,他能不烦吗?怎么可能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去做?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让你每天上班,节假日也不准休息,你是什么感受?所以,要想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得留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在学习的间隙适当放松一会儿,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是健康、有益的,我们做家长的就不要横加干涉。甚至有时候你也可以陪着孩子下下棋、打打球。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了调整,心情愉快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5、及时发现和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高高兴兴给他报喜,而他虽然心里高兴,而面上却不动声色:“嗯,不错。不过这么一次考试算不上什么,可别翘尾巴啊,小心下次又退下来了!”一句话把孩子的心给浇凉了。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轻则数落唠叨,重则斥责打骂:“你看看人家××,回回都考100分,你比别人少长一个脑袋?”孩子经你这么一顿责骂,不仅不爱学习了,还有可能完全自暴自弃。就像站在屋檐下的孩子,本来还没被雨淋到,被你一把推到了屋檐外,结果孩子索性让雨淋个透湿——反正已湿了!自己没救了! 我们要改变“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不说改不了”的传统观念,及时地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不至于把学习当做痛苦的事情去做,反而会把它当做一种享受。不知道各位家长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游戏,而且连续玩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疲累?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有成就感,他在不断的过关升级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如果我们让孩子在取得进步之后及时地得到表扬和鼓励,不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6、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厌烦情绪。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学习劲头不足时,通常是采用说教的方式,给孩子讲一通学习重要性的大道理,如果说教不顶用,就批评训斥,搞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这样孩子对学习只能是越来越讨厌。 其实,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不也常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吗?所以,当遇到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接纳,然后想法调动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有时因为作业多,孩子埋怨,我们可以把做作业比作搬一座山,引导他把这座山分成几座小山,一座一座地搬,每搬完一座,就休息几分钟,这样把学习任务分步完成,也就不觉得累了。 有时还可以用幽默的方式驱除孩子的消极情绪。有这样一位母亲,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就正经地朗诵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咪呜、咪呜’,老鼠妈妈也回叫‘咪呜、咪呜’,猫被弄糊涂了,转向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高高兴兴地拿起书读了起来。你看这位母亲是不是很智慧? 当孩子对背诵的内容不感兴趣时,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和孩子一起背,比比看谁背得快,背得准。有了你这样一个竞争对手,孩子的劲头就来了,自然就会用心背了。我有一位朋友,她发现儿子学习文言文比较困难,兴趣不浓,便对儿子说:“妈妈现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有兴趣,可惜文言文功底不行,好多内容读不懂,得从初中补起,希望你能帮帮我。”儿子起初不答应,但经不住妈妈的软磨硬缠,只好硬着头皮当起了妈妈的老师。自此以后,儿子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突飞猛进,越学越有兴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