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镇的文化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4

西坪民歌的类型有山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多种,其中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浓郁。西坪民歌的劳动歌中有劳动号子、夯歌,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作用;田歌、渔歌,描绘劳动情景,诉说劳动感受;工匠歌、采茶歌,以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见长。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达方式朴素、生动、幽默、风趣,颇具画面感和形象感,无论是抒发爱情的炽热、相思的缠绵,还是别离的凄婉和对爱情的渴望,都直率质朴、情真意切。西坪民歌的生活歌中,对歌形式较多。其中仅对花系列就有《大对花》、《小对花》、《对花》等。目前,西坪民歌已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汉代时西坪地区民间已有歌谣传唱,到了唐代开始盛行。传说李世民建唐后,怕有功的兵将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们集体留在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的深山涧里开荒种地。由于生活单调枯燥,他们就在劳动时唱歌、打哑谜、打号子,以消除疲劳,解除苦闷。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烟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与安徽、湖北等地的移民相汇于西坪镇,各种文化交杂、碰撞,背井离乡的人们通过民歌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促进了西坪民歌的大繁荣、大发展。于是,民歌这种民间传统语言艺术就在西坪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展、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