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杨柳的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1-03
帮你找了篇文章` 包含了很多关于杨柳的诗词,你慢慢看吧!

青梅如豆柳如眉
作者 / 慕枫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寥寥二十余字,将仲春景色勾勒得生动有趣,美不胜收。豆梅丝柳,日长蝶飞,仿佛一副淡淡的意境悠远的水墨国画。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是专为舞妓小蛮所作。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柔软风姿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杨柳小蛮腰”,柳比小蛮,小蛮衬柳,让随风飘逸的杨柳树,变得婀娜多姿,柔媚多情。
家乡河岸的那株老柳树可没这么美,树干粗得要两人才能合抱,扭曲如虬,老态龙钟,而且瘢疤迭起,丑陋不堪。但她却是我儿时嬉戏的乐园,夏日里爬上爬下,乘凉捉蝉,折其嫩枝或编作草帽,或制成柳笛,甚是惬意。一日不知什么原因被伐倒,因其不成材,只好作成数个切菜案板,据说老柳树案板在水中浸泡数日,最是耐用。
记得当时我是郁闷了一段,直到听奶奶讲起柳树最好活,只须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就会变成一株大杨柳树,方才作罢。
于是便想起观世音菩萨手里的那枝杨柳枝,神齐无比,轻轻一挥,就能起死回生。菩萨为什么不用其他的植物,大概是取杨柳好活的寓意吧。
杨柳性喜水,有桃花色情的意味。所以,有人说杨柳最贱,什么水性杨花,什么残花败柳,然而这点诟病与古人对杨柳的赞美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了。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只用依依二字便将杨柳的神韵刻画无遗,这应该是关于杨柳最早的,也是最精致的赞美了吧。
大汉帝国,雄风万里,诗人们眼中的多是开疆拓土,边塞胡沙,所做诗歌也多是广阔幽古,慷慨激昂之类,对弱风细柳似乎少了些关注。只有羁绊于匈奴,境遇凄凉的李陵,在茫茫大漠的长夜中仰视云间繁星,悲怆地吼了几句:“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连翩游客子,干冬服凉衣。……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远离故国、命运多折的他,虽身在匈奴,对大汉却又有连绵不断的依恋。他的心境与处境用寄生在河畔的那株孤柳比喻,是最恰当不过了。
可惜,他发自内心的这声呐喊,汉武却没听到。神武果毅的刘彻,最终还是残忍地灭了李陵的九族。
三国两晋是文人们最不爽的时代。政权频繁更替,阴谋、屠杀、战争、血腥等等让人感到窒息,何能解忧?惟有杜康。头颅都朝夕不保,那有咏柳的雅兴?不过最让人奇怪的是陶渊明。他在庭前植柳五棵,遂号五柳先生。老先生南山种豆归来,想毕也会在柳荫中歇歇脚,抑或小酌片刻。崇尚自然的他不会对身旁的柳树熟视无睹。但览其诗集,多为饮酒诗,竟无柳一字。
南北朝有首著名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诗中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借杨柳表示挽留。诗中的“行客儿”上马后看到杨柳,就会想到“留下”,对故里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折下柳枝下了马,吹起柳笛来,滞留在原地不走了,但是又不能不走,所以有“愁杀”之语。而杨柳,从此便多了份牵挂,多了份对离人的期盼。
盛唐时期,文化空前繁荣,人们在享受舒适优雅的生活之余,给了杨柳更多的怜爱。关于杨柳的诗歌更是层出不穷。
有名的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崔道融的《杨柳枝词》:“雾捻烟搓一索春,年年长似染来新。应须唤作风流线,系得东西南北人。” 孟郊的《折杨柳》:“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李白的《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杜甫的《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其中的压卷之作当属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构思奇特,感情哀怨而委婉,诗情悲而不失其壮。
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多以杨柳赠送行者,以寄深情。有时,为了怀念离乡的亲友,还寄去杨柳枝以表意,如折杨柳的行为,是送别者表示挽留,也是行人愿意留下的示意。而说到送柳枝,就不能不提一下章台柳。
章台路,是汉代长安街道名,因路在秦时所建的章台下,故名此。唐代建都长安,它又是著名的街道,街道两边广植杨柳。唐传奇《柳氏传》中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诗人韩翃与柳姬相爱,韩翊考中进士后,衣锦还乡看望父母,遂与柳氏依依惜别。安史之乱爆发,柳氏害怕遭受乱军凌辱,剪发毁形,避难于寺庙。三年后,韩翃寄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其意很明了。
好容易盼来爱人的消息,却是无端的猜疑,让柳氏百感交集。她不卑不亢地答曰:“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让人肃然起敬。
啊!翠绿的章台柳,又被赋予份爱情的忠贞。
与豪迈抽象的唐诗相比,婉约的小词似乎在描写杨柳上更胜一筹,有点象工笔小画。
夜里无事时信手翻阅了下《婉约词》(收录从唐五代至晚清的257家著名词人的佳作),发现与杨柳有关的词竟有60多首。
其中宋代词人对杨柳尤为钟情。几乎宋代有名的词人都有佳作涉及杨柳。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来歌颂爱情的真挚,杨柳成了宠儿。在他们的词中,杨柳愈发隽永多姿,形象也日渐丰满起来。
单是欧阳修的就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生查子》:“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采桑子》:“飞絮朦朦,垂柳阑干尽日风。”《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四首。
宋祁的《锦缠道》:“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更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
还有苏轼的《蝶恋花》:“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张文潜的《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贺铸的《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烟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王元泽的《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辛弃疾的《摸鱼儿》:“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吴文英的《风入松》:“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曼声低吟着这一首首的佳句,让人不觉颊齿留香,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冲动。究竟是杨柳那种纤细的柔美感染了词人,还是本身就文弱细腻的宋人从杨柳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很难分得清楚。我想两者大概都有吧。
写到这里,似乎少了个人。
是谁呢?柳永。对,就是这位在宋代著名词人中官职最低但在词史中却最为重要的柳七。他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他的名作《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
恃才傲物的柳永,终因一曲《西江月》得罪了当朝丞相吕夷简,吕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使得仁宗皇帝御笔批道:“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做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封绝了他的仕进之路。柳永无奈,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更加放旷不检,专心词章,流连风月。
综观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从杨柳身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柳永坚韧的身影。
他虽然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但又不象其他文人,耽于风月而不解风月,柳永最会怜香惜玉、理解那些风尘女子,所以也得到风尘女子的敬重。
柳永死后,众名姬每逢清明时节备了祭礼去柳永坟上凭吊祭拜,祭毕就在路边折下柳枝别在头上,以寄托对柳永的思念之情。后来,这竟成了青楼的“行规”,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风方止。
据说这就是清明插柳的由来。
我宁愿相信这凄美的传说,因为饱蘸了情感的杨柳枝才是最美的。
来吧,静下心来,微合双目,默默诵读,细细品味,你心中定会浮现这样的画面:“露条烟叶,翠荫交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轻柔细腻,情思悠长。”
瞧!多美的意境,多美的语言,多美的形象,多美的杨柳,不是么?

参考资料:http://life.jztele.com/wxtg/go.asp?id=2183

第2个回答  2007-01-06
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1-06
二月春风吹杨柳,
吹乱心中几多愁。
料知此愁年年有,
依旧相约风雨后。

杏花村里杏花酒,
风雨声中风雨楼。
不见鸿雁传书来,
只见伊人泪长流。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第4个回答  2007-01-06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