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准伍伯文省的钱币是上下一样宽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2-10
南宋临安府行用准伍伯文省钱牌——南宋景定年间临安府(今杭州)铸行钱牌之一。
临安府钱牌,谱载有铅质和铜质两种材质。形制币值大小不等,同值牌型亦有别。据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描述曰:临安府钱牌俗称銙牌,为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所铸。钱牌成长方形,分铜质与铅质两种,大小不同,形制独特新颖。牌面铸“临安府行用”五字,楷书直读,字体端庄俊逸。铜钱牌背文凡三等,分“准贰伯文省”(“贰”即“弍”字)、“准叁伯文省”、“准伍伯文省”(省即省百,南宋以七十七文为省百)。铅质钱牌以十数纪值,早年发现有拾文、贰拾文、肆拾文等。近年又发现壹佰文、伍佰文两种。顾名思义,钱牌限于临安府地区使用。由于铸时短暂,铸额不多,行用未广即废行停铸。故《宋史·食货志》缺载,仅见于宋末及元代史籍之记述。钱塘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都市钱会》条下记载:“近世钱文皆年号,景定年铸,问曰景定元宝,朝省因钱法不通,杭城增造镴牌,以便行用。”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铜钱牌》记述:“宋季铜钱牌,长三寸有奇,阔二寸,大小不同,背铸临安府行用,而铸钱文曰壹伯之类,额有小窍,贯以致远。”从以上史籍记载可知,钱牌系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铸造。
上述背景资料可让我们进一步多了解此牌来历及其作用,遗存基本情况。
本展之牌,乃伍伯文制式的其中一种牌型,即上方横做45度倒角,下方直角形制(另有四角边圆形制)。
首察本牌,可见锈色浓厚,满身绿锈披挂。粗眼一看,恐以为锈色肤浅,然定睛仔细再察,或置于镜下放大,即可见其锈稳固而纯真,潜入钱体材质,锈皮坚硬,如甲如胄,乃为至老(专摄放大特写图,以去其疑),再品钱文,其字书写十分力道,楷书点顿着力,笔划潇洒,端美异常。其书意特征与谱载诸品一致。铸制上看,精整有加,牌缘边和上部穿孔及其缘,皆凸起而显相当规整。凡此种种,不可不为之开门矣。
其次,本牌的鉴赏,稍有两个特别之处。
一是,本牌字口异常深竣挺拔,凸起感甚强。若粗眼看去,几近雕母貌相。再仔细看来,其字口凸起之棱边相对光洁整齐,此乃铸,乃精铸是也!如此字口貌相,就通常标准判断,此要么为初铸样钱,要么即是母钱。
二是,本品牌体经比对,略大于谱载拓图。假定谱拓即为实物原样尺寸,未曾有增缩,那么,本品此略大之尺寸,也当为初铸品可具有矣。
由此,根据上述诸般情况,愚见以为,此牌当为初铸样牌性质基本上八九不离其十。如此,此乃牌中上品,更是殊为难得。不过,在此本人亦还有一点感到有些困惑。我前展叁伯文省及其钱范一品,从钱范而言,临安府钱牌应该是范铸,而非母牌所铸。如果是范铸,那么此伍伯文牌即似乎难以达到此铸制效果,反过来说,似乎只有母牌翻铸,方能获此字口效果,就如雕母翻铸一等母钱,或者一等母钱翻铸初铸样钱一般。
由此,我们可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若临安府钱牌真是全部以范铸,那么本牌之品相可至生疑;二是,若临安府钱牌是小型牌范铸,大型牌母钱翻铸,则此牌品相当为正常。三是,临安府钱牌分范铸和母铸两种铸制方式,范、母分铸,如此,则亦可合理解释之。
对此,愚见以为,在无史籍记载和无法查到更多当时铸制过程资料的前提下,本人倾向于临安府钱牌为后一种形式,即因其体型较大,而采用母牌翻铸。进一步来看,本牌有可能就是母牌之一。这是因为,至少我们在北宋早期还可以见到范铸事实,包括崇宁钱,本人即藏有单枚陶范(或称泥范)。
这里,仅是紧紧围绕实物,进行一番粗浅考释,并非一定要把本品说成等级更高的样牌或者母牌。其目的也是在于我们能通过实物,去浩瀚古泉中多舀几瓢水上来,多尝其味,从而能加深一些认识,积聚更多一点的泉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