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与原生家庭分离的?(第三遍修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惟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我们人与原生家庭的分离极为根本。哪怕最终选择了回家,或为父母养老,中间过程中完成分离,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走向独立,不管是人格(意志)独立还是心理(空间)独立,抑或是经济(物质)独立,都需要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没有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会导致各种问题。以自己为例:

为什么从小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青春期又独来独往八年的我,直到26岁却还是无法完成与父母的分离呢?

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让封闭的自我与正常的心理需求之间寻求不到契合点。于是,受限制的成长发展需要和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一次次向内心发起攻击以示警戒,而我的主观能动性和感知能力又很差,所以对原生家庭的纠结和执念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我向外喘气的出口,单平息这些心理内耗都足够榨干我所有的心力,哪里还有勇气和精力去想办法做事和解决问题呢!

我是如何完成与父母分离的呢?

走进我世界里的他,就像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他承接着我所有的开心和不开心、忧虑和恐惧,他的爱与包容撑开了存在于我内心世界里的我和父母的二元关系,他成为我所有关注的附着点,我对父母的病态共生关系也逐渐分崩离析。

在真正完成与原生家庭分离后,我第一感受是身心轻松,一如2017年暑假里的那个午后在伯母面前的放声痛苦,内心所有的重负在那顷刻间烟消云散,新的生命也破土而出。此外我也拥有了被爱和主动去爱别人的能力与勇气,这也是我能看见并满足自己内心需要的关键一步。 只是,一个一直缺爱的人,遇到愿意给自己爱的人,总是会不顾一切、奋不顾身。

关于如何 实现与父母的分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其实质是一次次在觉察中找到并满足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也是一次次在跟随心意努力去学习或做事中得到积极的正向反馈。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成长时间,只是有些人比较幸运,早早地成就了“我”自己。儿对于那些成长得慢一点的人,甚至不愿成长的人,也都没关系,成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