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统计管理条例(2018修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统计活动和对统计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本市在市外、境外设立的企业事业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提供真实有据的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并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包括中央和地方单位的统计工作。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加强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支持统计工作采用现代先进技术、设备,切实解决经批准的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第六条 市、县(市)区、乡(镇)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条例和统计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不得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第七条 统计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检举、揭发统计违法行为。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对举报有功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奖励。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事业组织,对统计工作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并确定统计负责人,负责管理协调、监督检查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内的统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的统计人员,并对本辖区内的统计工作负有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责。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统计业务受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指导。第九条 统计负责人是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法定职责的主要责任人员,一般应当具备相应的统计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统计专业知识。第十条 统计人员应当参加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应有的统计工作技能。第十一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应当予以拒绝、抵制。第三章 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管理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统计调查项目,由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或者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拟订,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部门拟订,本系统内的,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部门的,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拟订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制订相应的统计调查表。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相关统计调查表应当同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备案。违反本条例和不按照规定程序制发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予以废止。第十三条 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统计调查方案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调查范围、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等,未经批准该统计调查方案的机关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修改。第十四条 财政、税务、工商行政、海关以及其他负责专业性统计的部门和银行、保险、证券等单位,应当向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提供开展政府统计调查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资料。第十五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社会调查活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六条 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收集统计调查对象的设立、变更、注销等资料,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税务、民政、人事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义务及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