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贩卖焦虑的教育自媒体吗?对于他们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30
有的自媒体贩卖教育焦虑,忽悠家长购课,真的坏心良心,这种行为让人不耻,我们应该抵制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二年级的各个阶段,无一遗漏都有自我标榜为“老师”的主播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种种似是而非的教育理论,以比你还着急上火的心情急切地告诉你“暑假最可怕,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时期”!

“如果你孩子暑假不努力,等开学你家娃就被碾压了”。然后还会特别贴心地给你指一条明路:点击链接购课,包你忧虑全无。

且不说这些所谓的老师身份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其所阐释的是哪国、哪个时代、哪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引用的各种案例、数据是权威机构发布还是自己信口雌黄瞎编的。

这些真的都无所谓,因为这些都不是重点,都只是为了让家长们焦虑、焦虑、更焦虑所采用的话术。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来购课!显然,渲染“暑假最可怕”的主播门并没有那么好心关心孩子的成长,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减少忧虑,其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钱袋子”。

教育,始终是全社会发展的终极课题。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也是家长们的心头大事。更何况在现实教育环境下,各种形式成绩的比拼、竞争的压力客观存在,家长有一些焦虑在所难免。

但一些教培机构和自媒体,不仅不去助力纾解这种焦虑,反而利用家长的心理,运用“高明”的焦虑营销来制造恐慌,有的甚至祭出“道德绑架”,似乎不听他们的就是“毁孩子一生”,实在是比“暑假最可怕”更可怕。
第2个回答  2023-06-30
自媒体贩卖焦虑现象助推鸡娃式情绪宣泄狂欢表达。在这一话题传播中,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占比达到42%,大量的教育鸡娃鸡汤文充斥其中,而激化这一话题争议的导火索是一篇“第一代鸡娃”自述,;随后部分自媒体开始对如何缓解鸡娃焦虑、阶级跨越、应试教育等进行内容创作,大众对于教育话题关注度普遍较高,光看标题就容易使读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自媒体文章成功引导话题发散和放大社会焦虑。其次是社交网络的实时互动性有助于网民进行情感宣泄式表达,不同社会话题的设置聚集了大众对鸡娃焦虑的关注。比如从受众角度,年轻人如何看待鸡娃与父母鸡娃焦虑就形成了观点分歧,对于教育资质归类从婴幼儿到中青年学生群体均有覆盖,而“鸡”因素除了孩子个体的内在动因激励,还涉及学生家长、学校教育等各个维度,形成集体教育焦虑。鸡娃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人们基于教育资源差异及社会内卷大背景下的焦灼心态,每位家长都“打鸡血”迫不及待的希望孩子获得升学率最高、教学环境最好的机会,在互联网环境的传播中随着网络话题扩散持续感染网民,形成层层递进的焦虑社会心态影响年轻人婚育观。因此,必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唤醒充满灵性的个体,使之拥有更美的性格,打造绝美的命运。只有当教育回归教育,人才可能回归完整的人。
第3个回答  2023-06-30
近日,有关教育自媒体贩卖焦虑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的讨论。……教育自媒体贩卖焦虑有何具体表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结合相关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应对。具体来说包括对于教育自媒体夸大竞争的行为予以冷静看待、理智对待教育自媒体推出的优秀个例,以及对于教育自媒体设定的不合理目标自己要心有主见这三个方面。
1,对教育自媒体夸大竞争的行为予以冷静看待。
教育自媒体贩卖焦虑的最常见现象,就是夸大竞争。……具体来说,教育自媒体会过分强调竞争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以此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冷静看待,对于竞争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影响。
2,理智对待教育自媒体推出的成功个例,做到不为所动。
有些教育自媒体会推出个别成功的个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由于其推出的个例极为优秀,常人无法企及,因此就会形成「贩卖焦虑」的状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到理智对待,不为所动,这样就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被「贩卖焦虑」的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3,对于教育自媒体设定的不合理目标,自己应该心有主见。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有一些教育自媒体还会通过设定不合理目标的方式来贩卖焦虑。……具体来说,这些教育自媒体给大家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心有主见,对自身实际情况有清醒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设定合理目标,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自己获得最好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3-06-30
1. 辨别信息来源:确保获取信息的渠道可靠和信任度高,尽量选择正规的教育机构、权威的媒体或有专业背景的教育专家。

2. 推崇综合性观点:不要过分相信片面的言论或极端的观点,尽量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包括不同观点的对比。

3. 理性思考:保持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审慎评估所提供的证据和数据是否可靠,是否存在利益驱动或夸大其词的倾向。

4. 注重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不要过分追求单一的学科成绩或应试成绩的高分,要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5. 建立健康心态:对于自媒体或其他渠道传播的焦虑信息,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平衡的心态,不要过度担忧或轻信。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筛选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选择关注那些提供正面、积极和实用的教育内容的自媒体,以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启发。作为公众,我们应该提高媒体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不轻易相信传言和谣言。在获取信息时,我们可以多途径收集信息,多方面了解问题,尽量避免被贩卖焦虑的自媒体所影响。此外,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交媒体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总而言之,贩卖焦虑的自媒体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保持理性思维,加强对这类自媒体的监管,同时提高自己的媒体素养,不轻易相信和传播不可信的信息。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保护公众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
第5个回答  2023-06-30
贩卖焦虑的自媒体是指那些通过制造恐慌、夸大问题、散播负面信息来吸引关注和流量的自媒体。这种行为不仅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扰。以下是我对此现象的看法:
首先,贩卖焦虑的自媒体违背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往往通过渲染危机、煽动情绪来吸引关注,不负责任地制造恐慌。这不仅误导了公众,也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和紧张气氛。
其次,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持续接收负面信息和焦虑情绪的刺激,会加重个体的压力和不安感。过多地关注负面信息,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此外,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往往以点击量和流量为导向,不顾及对受众的心理健康影响,这是对公众权益的忽视和伤害。
再次,贩卖焦虑的自媒体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我们更需要积极面对,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被恐慌和焦虑所主导。贩卖焦虑只会加剧社会的紧张气氛,阻碍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理性客观的声音,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现实,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贩卖焦虑的自媒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了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提高媒体素养,理性对待信息,对贩卖焦虑的行为保持警惕。同时,媒体自身也应该加强自律,回归传媒的本质,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有价值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媒体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