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万般皆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181618 张鑫媛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很久之前看石头记的时候,只感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太令人伤心和唏嘘了,四大家族的没落也让我意难平。现在再读,却觉得字里行间有着深切的无可奈何。

林黛玉: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主要的人物,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自〈红楼梦〉诞生以来,人们对她就抱有着十分复杂的感情:人们批评她的小性子和自视清高,却又赞叹她的诗歌才华和病态美丽。林黛玉是这么地惹人怜惜和向往,可她也令人悲叹和唏嘘。

林黛玉是美的。她方才十岁时,便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作者也写,说其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林黛玉不仅美,她还才华满溢:无论是诗文、乐理或是禅宗哲理,她皆有涉猎。她的诗文尤其作得好。她常通过写物(特别是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最为有代表性的便是〈葬花吟〉、〈咏白海棠〉和〈问菊〉。再次,便是她所具有的美好的品格。她纯真、善良、豁达、宽厚。同时她作为一个女孩儿,也深深向往着美丽忠贞的爱情。她希望能够和贾宝玉终成眷属,却不敢在人前对贾宝玉一诉衷情;她对于爱情又这么地执著且专一,她在面对贾宝玉玩笑话的表白时那么生气,也正是因为她认为贾宝玉亵渎了纯洁美好的爱情。

林黛玉的美是病态的。她敏感、忧郁、多疑。在二十六回里,她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正在气头上,耍小性子不给她开门。这本是一无端的误会,她却思前想后、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地呜咽起来。这便可看出,林黛玉是多么地多愁善感。她除去多愁善感外,还娇贵、清高;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还耍小性子,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讽刺过许多人(如刘姥姥),让他人觉得她实在是不懂得一点点为人处世的道理,处处要展现成锋芒毕露的样子。就连他人的一句玩笑话,她也认为是轻侮。骨子里带出的贵族气质使她的性格里带上了娇柔矜持,也正是她的矜贵让她不允许她放下自己自尊心和骄傲。

林黛玉从小受到贵族的教育,后来失去双亲、来到贾府的她,已经是寄人篱下。可即使这样,她也企图在爱情和寄人篱下的生活里保全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造化弄人;她必定不可能拥有这些。无望的爱情、时代的压迫,使林黛玉不断在希望和绝望里挣扎,最终不堪重负,以贾宝玉结婚为直接导火索,她死去了。

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也是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与林黛玉不同,林黛玉是一个性格鲜明妍丽的女子,她直率、真挚;薛宝钗却时时令人有读不懂的意味。每当像是抓住了她性格的线头时,她下一幕的表现又让你大为惊讶。她是一个难懂的人物,我却偏要说说她。

薛宝钗是个美人儿。她的容颜很美:“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的心灵也很美。她天资聪慧且博学,不仅精通诗词歌赋,在历史、佛学、艺术方面也都广泛地涉猎,连“杂学旁收”的贾宝玉也远远不如她。除了学识渊博之外,她还极其宽厚且具有淑女气质。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薛宝钗一直存有戒心,屡次挖苦薛宝钗(第八回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而薛宝钗却并不以为意,从未对林黛玉心怀芥蒂。她的性格之好,足以从旁人的夸奖而见得:作者称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贾母也说“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在这些称赞里,我们可以约略窥见薛宝钗作为一位女子之温厚平和和贤淑端庄了。

如果一位女子,她的品性如此之好,那为什么她会招来如此之多的议论?更有甚者,说她是“女曹操”,性冷无情、虚伪奸险。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话也有一定道理。薛宝钗在一定程度上,是“很会做人”的,她识世故,抱着“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态度,在贾府上下未曾做过出格之事,对待人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处处讨人喜欢。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她善于讨好人和奉承人(特别是贾母),也善于在人事繁杂的贾府里处理好人际关系。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一情节近乎完美地展现了薛宝钗做人处世的态度。她做事一切都是为了保全自己;这种自私的圆滑是她根植在骨髓里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虚伪奸险,她只是无意识地执行着她作为利己主义者的人生任务。所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话,的确是对薛宝钗人生及品性最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