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的艺术人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元脱脱在修宋史《徽宗传》时的这句感慨可谓一语中的,撇开皇帝这份差事来讲,徽宗随便干点啥文化工作都可能是行业里的top10。

赵佶集画家、诗词家、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教育家于一身,是个搞艺术的天才,完全有资格鼻孔朝天的说上一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比起艺术家这层身份带给他的“皓月之辉”来说,当皇帝的那点作为就只能勉强称作“米粒之光”了。一出“靖康耻”使得铁血铮铮的岳武穆都不禁怒发冲冠,热泪盈眶,誓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当然,政治的昏庸不能掩盖他艺术的上的杰出成就,一切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客观看待。

一.绘画天王

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宋朝的文官们占据了政治的主动性,他们附庸风雅,藏书纳画,这股潮流传到民间后,风靡一时。

其间,李成、范宽、米芾、黄庭坚等书画大师逐一登场,各地“汴漂”艺术家在京都汇集,大搞“宋朝流行文化艺术节”,即便是一介草莽也能感受到文化的丝丝律动之意。

文人雅士们画山写水,吟风弄月,汴梁的茶馆酒楼日日爆满,你要不贴几张名人字画都不好意思开门做生意,好一派盛世繁荣景象。

在这片丰厚肥沃的艺术土壤里,赵佶出生了。长在帝王家的他没有凡夫俗子们升学就业的压力和娶妻成家的烦恼,“十指不沾阳春水”,有大把时间来钻研学习。

十六七岁时,拜了著名画家王冼等人为师,有极高的艺术热情和天分作铺垫,加上皇家提供的大量资源,使得他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很快便“盛名圣誉布于人间”。

花鸟画代表了他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准,《筠庄纵鹤图》 “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 以生动活泼的笔触,勾勒瑞鹤的千姿百态。

《芙蓉锦鸡图》则用笔细腻,逼真传神;《写生珍禽图》又极力描摹,纤毫毕现,让质感和力度喷纸欲出。

再看山水画,《奇峰散骑图》意匠天成,功夺造化,妙处之趣,咫尺千里;《雪江归棹图》结构工密,境界自然,气韵充沛,疏密相间。

人物画以《听琴图》最为出彩,徽宗弹琴,蔡京听琴;徽宗绘画,蔡京题字;画中二人,相得益彰,谁能想到如此君臣和睦的他们,竟然是北宋王朝最后的埋葬者。

南宋初年的王廷珪有诗盛赞: “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东向鸣。人间画工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二.书法大师

宋徽宗独创瘦金体,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点如菊,撇捺似兰,横直如竹,虽字亦画,这种强烈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徽宗对绘画的热爱,及其帝王身份是分不开的。

一笔一划,都能看出他优渥安逸的生活,锋芒毕露的上位者气势,孤苦贫寒者绝无此等境界。

欧柳赵的楷书美在于结构和气势,瘦金体的美在于线条和身姿,很多人认为,这种字体是钢笔书法的先驱。

赵佶有楷、行、草多种书法作品流于后世,《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笔法飘逸,劲道爽直,是其瘦金书的大成之作。

《掠水燕诗纨扇》以“瘦金体”入草,别具风韵,瘦肥相间,纵逸萧朗。在用笔上拿捏有道,轻重有度,并不一味追求“瘦”意;线条挺劲飞动,铺毫提按顿挫,有怀素之笔意,具山谷之墨情,鸾翔凤翥,极尽变化。

这种肆意挥洒,转圜如意的笔法,完全是以一种十分愉悦的心情在充分享受书写的过程,说是“人笔合一”也不为过。

被金人捉去后,瘦金体也传到了金朝,金章宗对其推崇备至,极力模仿。赵佶也许从来没有料到,他没能在战场上打败敌人,倒以这种变相的“文化入侵”征服了对手。

三.教育专家

宋徽宗主持的“宣和画院”,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闻名世界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要比它晚700年左右。

在此之前,中国的画院只是用来供养御用画家的地方,赵佶把它变成了一个培养画家的机构。画院取士成为科举取士的一部分,优秀者可官至光禄寺丞,最高可至国子监。

画院在招生制度,课程设计,学制和待遇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入院者除了学习绘画以外,还有通识教育。这就跟艺体生分专业课和文化课,大学生分选修课和公共课差不多。是一套很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极其成熟的教育理念。

画院有名家米芾等人担任书画博士,但是最大牌的教授,当属徽宗无疑。他亲自主编《宣和睿览集》,将三国初到宋初的画作都收集起来,列为14门,总数达1500卷,为中国绘画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画院里他亲自选录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探讨笔墨技巧,品评作品优劣,决定画家职称,示范绘画手法,投入了相当大的热忱。

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树下来了一只孔雀,徽宗见了,命在场众人把这一场景画下来。

于是大家各展所长,完成的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谁料徽宗看了却说不好,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是何缘由。

后来,徽宗才道出原因,孔雀升高先抬左脚,但众人画的都是右脚。这些画家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皇帝的观察入微和一丝不苟的写实精神。

画院入学考试的命题:“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多是意境悠远的唐人诗句,要想用画表现出春色,香味,梦这些意象可没有那么容易。

由此可以看出,徽宗的命题是很有讲究的,要求考生既要写实,也要画虚,虚实相生,方为佳品。

画院里培养出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其中最出名的有李唐,张择端,王希孟和苏汉臣等,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天子门生。

李唐名列南宋四大家之首,王希孟10岁入学,徽宗亲自指点,18岁时就完成了《千里江山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起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四.诗词达人

在亡国之前,徽宗作品多写生活日常。

《念奴娇》: “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说的是和棋待诏刘仲甫愉悦对弈的事情,极富闲情逸趣。

《醉落魄》: “无言哽咽,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止止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花市灯罗列,好灯怎奈人心别,人前分明不敢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徽宗宠爱的刘姓妃子盛年早逝,伤心之余,写文纪念,情真意切。

在被金人所擒之后,他的字里行间便是满腔悲凉郁闷的故国之思。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燕飞。

这首诗流传最广,从一朝天子变阶下之囚,从雕栏玉砌到破败瓦屋,落差之大,怎能不思先前?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这是他对这一生最诚恳的反思,不用直臣用奸臣,最终病死五国城。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他故宫何处。

出自绝笔《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以花喻人,凸显身世凋零,谱一曲家国沦亡的哀音,何其悲苦!

卿本佳人,奈何为帝?

赵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做法,增强了书法和绘画的表现力,使之成为了一门综合性艺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