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阳光灿烂的日子 冯小刚片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19
题记: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他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体发出的音符,总是淹没在宏大的主旋律之中,只可能与之谋求和谐而不可能与之违拗。
  第一部分:影片简介
  影片以一个仰望蓝天的空镜头和激昂的旋律“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开场,伴随着仰视拍摄的毛主席雕像拉开序幕。导演用非常浓缩的方式诠释了时代。
   文革带来的全民族的群体狂热,通过喧闹的人群,疾驰的汽车,奔跑的孩子,飞扬的尘土,在雄壮激昂的背景音乐中,像史诗一样徐徐展开。你甚至可以嗅到骚动中的硝烟味,
  最后一个飞机带着浓烟毅然奔向远方的镜头,表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总之,这一开场非常精彩地点明了时代的主题。
   紧接着是小学时代的第二场戏。三名可爱的女孩子在“阳光灿烂的”教室里排练舞蹈的镜头,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拍摄时有意渲染了阳光,让人感到光的虚幻和温暖。
  
  背景音乐是远飞的大雁。紧接着,这一短暂的温馨被男孩子们的石块砸碎了,背景音乐换成了欢快的骑兵进行曲,在波尔卡式的快节奏奔跑中,几个淘气的小学生嚣张着他们无忧无虑的岁月,在一个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丢书包戏。四个男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用力向上扔书包,轮到马小军时,书包扔上蓝天久久没有落下,四个孩子一起仰望蓝天,却只看到坠落的书包和散落的书本,再次回到马小军手中时,时间已经一步跨越到初中时代。空白的蓝天下,象征着知识的书本无奈地散落,而有意使用的慢镜头效果,让人品味出意味深长。
   这段戏是整部电影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仰望蓝天,代表那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仰望时的目光,带有圣徒般的虔诚。然而只是看到书本散落,那象征着时代对知识的抛弃和轻蔑。而且,这种愚昧和无知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一直延续到马小军的初中时代。导演用最简练的电影语言传达了丰富的信息,让人产生了无尽的感慨,构成了电影的诗意。
  初中时代是整个电影着力描述的。在正式开始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值得注意的独白:“这座城市属于我们”。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七十年代中期那一代人的青春期心理总结。正因为如此,他们胆敢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羞辱老师,胆敢自己制造钥匙溜门撬锁,充满了原始的野性。此处电影的节奏明显放慢了,在平静安详的独白中,故事像涓涓细流缓缓地行进。在看似无关紧要的讲述中,导演很自然地将他对那个时代的看法表述出来:“人们都没什么钱,那些现在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当时闻所未闻,屋里多是单位发的家具”“那时候除了一些政治品质可疑的干部,贪官污吏凤毛麟角”。这两段话看似平常,其实是用简单的语言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对七十年代社会情况做的总结。后边还有一些补充:“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而且因为从没丢过东西,也从未引起任何的警惕”。导演通过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巧妙地表达他对特殊时代的特殊感情。
  紧接着是一场重要的戏。男主角溜门撬锁进到女主角的房间中。导演有意渲染了此处的“阳光”。充满整个房间的是虚化的阳光,仿佛夹杂着尘土。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