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后仓小区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小区名称来历

柳芳:

柳芳坐落于朝阳区的柳芳北里和柳芳南里,统一称为柳芳,现属香河园街道办事处管辖,其地理位置在东直门以北,东北二环拐角500米以北的位置,国际展览中心西南侧的小区。可统称为柳芳。目前地铁13号线在其西北侧附近设有"柳芳"一站.

柳芳的称谓,是源于原名牛房村的谐音而得名。据《明会典》载,永乐五年(1407年)设有牛房仓。《日下旧闻考》记载,清代设“春场”曾名牛房,俗称春牛房。民国时期为自然村,称牛房村。1982年开始在此建住宅区,1988年住宅区建成后,以原牛房的谐音为柳芳。随着社区环境的逐渐发展,在1993年以后,随着同和平里北街沟通的道路的开通,柳芳北里以北的曙光西路,也改为了今天的柳芳北街。

今和平里北街东土城路北口到柳芳北街西坝河南路路口的这一段路,是在1993年秋天以前是一片闲置的坑挖不平的土地,这片土地以东即为坝河。在1992年以前,那时候柳芳的居民从和平里地区的和平里火车站到柳芳小区,只能是先走过这片坑挖不平的土地,再踩着坝河上的几块碎石淌河而过.此后在1992年间,河上建起了只能并排通行两人的,亦可过自行车行走的小铁桥,从此告别了和平里与柳芳淌河的历史。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东土城路北口接西坝河南路路口的道路,同时坝河上建起了真正意义上可通车的公路桥。1993年秋天,这段道路通车,同一天,柳芳也开进了第一条深入社区的104路快车,从此结束了柳芳地区不通公交车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又先后有了126路的前身120路支线(后在公交的线路调整下又110路延伸取代)、966路、515路进驻社区,从而使社区出行变的更加方便。

1988年刚建成的柳芳社区,当时我刚上小学,就已经从二环以里搬过来了,那时像我一样第一批入住的居民,都犹如出了北京城到郊区一般的感觉,而如今却是一个市中心非常成熟化的社区了!

星沙松雅小区的历史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西安市西仓的来源历史

历史上是国家仓库,现成为军区仓库。而且以仓库和居民区为中心已经分化成了西仓东巷、西仓南巷、西仓西巷、西仓北巷。

据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西仓“鸟市”占有2个巷子, 只要开市,卖鸟的、卖兔子的、卖鸽子的、卖狗的、卖鱼的都会聚集 过来。夏天,一边有人卖蛐蛐,一边则有人斗蛐蛐,围观的人很多, 十分热闹。而在仓口的树枝上,还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鸟笼。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逢集市,许多小商贩们也过来“凑热闹”。 由于没有任何收费,这里渐渐成为许多做小买卖的商人心中最好的交 易地。如今,西仓鸟市已成为辐射2公里的热闹大集市。

位于今安徽寿县的苍(仓)陵城遗址有何历史

《方舆纪要》 寿州西北有苍陵城。《魏书·地形志》云,寿春,故楚,有仓

陵城是也。戴改、增同。会贞按:《环宇记》引此作仓陵,无城字。而《北齐书

·慕容俨》及《皮景和传》则称仓陵城,与《地形志》同。考《梁书·夏侯夔传》

中大通六年,帅军人於苍陵,立堰。此见苍陵之始。又《陈书·樊毅传》作沧陵。

证以《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释文》,苍本汉书·扬雄传·甘泉赋》东烛

仓海。《文选》作沧,苍、仓、沧通用。惟《皮景和传》言城在淮北,与此淮水

迳北异,当误,在今寿州西南。)又东北流迳寿春县故城西,(朱此上二十六字

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守敬按:《环宇记》称此为西寿春县,引

《寿春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秦及前秦为九江郡治,后汉属九江郡,魏、晋为

淮南郡治。东晋改寿阳,宋、齐曰睢阳,为南梁郡治。后魏复曰寿春,为淮南郡

治。《环宇记》秦县,在寿春县西四十里,又有故县,在县西一里。《一统志》,

今寿州治。)县邓楚考烈王自陈从此。(守敬按:《汉志》文。《史记·楚世家》,

考烈王二十二年,东佧寿春。楚先都东,见《渠水》篇。)秦始皇立九江郡,治

此,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守敬按:《汉志》,九江郡,秦置。

王先谦曰,《江水注》,始皇二十四年置。《江水注》无之,乃全氏《汉志稽疑》

说也。九江在寻阳南,界汉庐江、豫章二郡间,二郡皆秦九江郡属地,故郦氏言

兼得二郡地,以明郡名九江所由来。)汉高帝四年为淮南国,孝武元狩六年复为

九江焉。(会贞按:《汉志》文,六年作元年。据《史》、《汉表》当在元年,

此六字误无疑。

关于含嘉仓的历史简介,字数200左右

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有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

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仓城的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窑40余座。仓窑形状为大口小底缸形窖,口径10~16米。最大有18米,深7~9米,最深者12米,窖底夯实后,用火烘干,周壁和窑底铺设草、木板、糠、席等物,然后储粮,粮入窑后,上面铺席,堆糠和垫草,最后用土密封。在已发掘的仓窖中,出有刻字砖,记载仓窖位置、粗粮来源、入窖年月以及授领粟官的职务、姓名等。砖文所记大都是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有调露、天授、长寿、圣历和开元等年号。粮仓储存的粮食品种有糙米、粟、小豆等。其来源有苏州、徐州、楚州、润州(镇江)、滁州、隋州(邢台)、冀州(河北冀县)、德州、濮州(山东濮县)和魏州(河北大名)等地。如此规模的粮仓可称为我国最大的古代粮仓。

作用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储存粮食最重要的是防潮湿。含嘉仓储粮的窖都在地下,最深为12米,一般为7~9米。粮窖口大底小,窖口最大直径为18米,一般为10~16米。窖底、窖壁修制的平整、光滑、坚实,再用火烧考,防止地下水分、湿气上升,最后还要铺设木板、草、糠、席等防潮用品。这样处理以后,就可以储存粮食了。窖顶为圆锥形,最外层是厚厚的黄泥。整个仓窖防潮、密封,温度又低,能很好的保存粮食。其中一个窖里,存有北宋时放进的50万斤谷子,至1969年考古发现时大都颗粒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