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1个汉字,为何被女性谩骂了3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纵观历朝历代,汉字的形式都不一而足。从古代的文言文到现代的白话文,汉字不断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依照社会需要进行调整。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汉字的改造过程也是如此。尤其是在近代,学者们为了充实汉字的内涵,可谓是煞费苦心。

1915年,随着《新青年》杂志的问世,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延续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礼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民众的思想闸门也纷纷打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消除与外界交流的障碍,才能得以迅速发展。于是,一场关于摒弃文言文,推崇白话文的运动,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众所周知,在近代以前,中国本无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传统,一直都是以“之”字概括,而且几千年来,也没有人对此发出疑问。然而,当国外文学巨著传入中国之后,却在第一时间出现了问题。英文“he”指的是男他,英文“she”则被翻译为“他女”、“那女的”,通篇下来,到处都是这几个字,读起来十分繁琐。

于是,为了解决代称问题,当时在北大任教的著名语言学家刘半农,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意外的是,刘半农的提议不但没有收获赞扬声,反而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不少女子认为,刘半农严格区分男他和女她,其实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甚至还有声音说,刘半农创造“她”字,是有意抬高男子的地位,借机对女子实施打压。

1920年初,上海《新人》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文中认为刘半农创造“她”字的行为毫无必要,因为第一、二人称的“我”“汝”等字,也没有男女之别,而且“她”、“他”二字,只能在看书时加以区分,在读音上区分度不高。不久之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的一篇文章,又表示坚决支持刘半农的创造,二者一来二去,在“她”字问题上争论不休。

后来,为了结束这场论战,刘半农直接在同年9月4日,创作了一首著名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由于该诗音韵和谐,于是在1926年被赵元任谱成曲,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

刘半农不但在诗中改变了传统中“他”和“她”不分的状态,还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尽管部分顽固分子仍坚持抵抗“她”字,但那毕竟是螳臂当车,已经完全不能阻挡“她”字在中国的传播,刘半农被骂了3年之后,终于打赢了一场翻身仗。如今,刘半农创造的“她”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让所有中国女性都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