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李白轶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李太白轶事古文翻译

李白轶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

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

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

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

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

2. 李太白轶事翻译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1 .去:离开 2 .过:到 3 .方:正在 4 .欲:想要 5 .老媪(ao):年老的妇女 6 .卒业:完成学业 7 .感:被……感动 8 .卒:完成 9 .今:现在 10.还:回去。

3. 【李太白轶事翻译】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1 .去:离开 2 .过:到 3 .方:正在 4 .欲:想要 5 .老媪(ao):年老的妇女 6 .卒业:完成学业 7 .感:被……感动 8 .卒:完成 9 .今:现在 10.还:回去。

4. 诗仙李白 古文翻译

李白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唐玄宗度曲,欲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即将户,竟日沉饮。

李白嗜好喝酒,每天和酒徒们在酒馆里喝醉。唐玄宗谱写了乐曲,想要填上新词,马上让人去召李白,李白已经在酒馆里醉倒了。召来后,用凉水洒到李白的脸上,就让他立刻拿起笔,不一会李白写成了十多篇文章,皇帝非常赞赏。李白在宫殿上沉醉,伸出脚让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高力士怨恨他,因此李白被皇帝排斥疏远,李白于是天一亮就去酒家,每天痛饮沉醉。

5. 李白少有逸才 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旧唐书·李白传》的内容。即: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超越尘世的心愿。父亲作任城县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轻时同鲁中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文士隐居在徂徕山,尽情地吟诗饮酒,当时被称为“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游学到了会稽,同道土吴筠隐居到剡中。吴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荐给朝廷,与吴筠一起任翰林供奉。李白酷爱饮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乐府新词,急切地召见李白、李白却已经醉卧在酒店了。(把李白)召入(宫),用冷水浇他的脸,马上命令写诗,不一会儿,(李白)就写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许他。(李白)曾经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脚来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因此被斥责离开(长安)。于是,(李白)浪迹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与李白吟诗饮酒互相酬答。(李白)曾经在月夜乘船,从采石直达金陵,他身穿宫中锦袍,在船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酒过量,死在了宣城。有文集二十卷,在当时社会上传播。

又“李白少有逸才”是主谓句,其中:少,形容词,年幼,年轻。例如:《战国策·齐策》:寡人少。注:“少,小也。”;逸才,指出众的才能。例如: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四》:“益州刺史因奏 王襃 有逸才,能为文。”。

所以原文“李白少有逸才”的大意是:李白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能。

6. 李白之死 文言文翻译

44.李白之死辩误

世间很多传言李白在当涂采石,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看见月亮的影子便弯下身子去取。于是便淹死了。因此当地有个“捉月亭”。我查阅李阳冰作的《草堂集序》说:“阳冰作地方官,李白的病很危急,草稿有万卷,手集还未编写,躺在床上写稿纸,让我为他作序。”后来李华写《太白慕志》也说:“写《临终歌》而死。”于是世间的谣传不能相信,大概与杜甫因为喝白酒牛灵而死是相同的。

kjwh/yywx/2003-12-8-15619你看看是不是找这个?

临路歌

作者: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路歌】临终歌。李白绝笔

【中天】半空

【摧】折断

【余风】遗风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鲁国抓一条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世道将乱,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