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文言文中(若)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若字有两个读音,多种词性,意义也很多。

一、读作rě,可组成“般若”( bōrě)一词,意思是智慧(佛经用语)。 二、读作ruò,作动词,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

本义:顺从。例如: 钦若昊天。

——《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引申为如同、像。

例如: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

——《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引申为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例如: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读作ruò时,还可作代词,意思是如此,这样。

例如: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上》 引申为人称代词:你 [们] ;你 [们] 的,例如: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读作ruò时,还可以作连词,意思是假如;如果。例如: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意思是至于,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读作ruò时,还可以作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

相当于“貌”、“样子”。例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卫风·氓》。

2. 文言词语若在现代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我卷子上有,

1.如果,假如:果。

有情天亦老.2.如,像:年相~.安之~素.无人.罔闻.门庭~市.3.你,汝:辈.“更~役,赋,则何如?” 4.约计:干(ɡān ).许.5.此,如此:“以~所为,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芳”.英(“杜若”的花).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 文言文中(若)是什么意思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 ruò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4. 文言文中“若”的意思

若,文言虚词。用法很多。举例如下:

当顺讲。《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山泽山林不逢不若”。不若就是不顺。

还当及讲。《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

做称呼代词,当你讲。即汝、尔。《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当其讲。《论衡-刺孟篇》“吐若兄之路”。若还可以当如此讲。当此讲。当这讲。等等。不再一一列举。要看“若”字是不是作主语,或宾语,或状语,和什么样的副词相配等各种具体情况来翻译。

作连词时,常常写作“若苟”、“若其”、“若使”、“若或”。

用在语首,是发语词,没任何意义。

“若干”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

5. 文言文 若字有什么意思 在那篇课文

若出自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翻译: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

1、作动词:像。

2、作动词:及;比得上。

3、作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4、作代词:这样的;这。

5、作连词:至于。

6、作连词:假如;如果。

7、作连词:或;或者。

8、作副词:好像;似乎。

9、作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若水[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2、若当[ruò dāng]

倘若。

3、奚若[xī ruò]

奚如。何如。

4、阒若[qù ruò]

亦作“閴若”。寂静貌。

5、若荪[ruò sūn]

香草名。

6. 文言文中的“若”是什么意思

有多种意思: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7. 古文中若的用法意义带例子

若(ruò)

一、动词

1、表示顺从。

示例:天子是若,明命使赋。——《诗·大雅·烝民》(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2、如同,像。

示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隘和山川像飞一般地越过。)

3、表示择菜。

若,择菜也。——《说文》(若是择菜的意思。)

4、引申为选择。

示例:《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晋国的混乱,我们可以选择二公子重耳立为国君,来解决当务之急。)

5、同,相当 。

示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他与他年纪差不多。)

6、及,比得上。

示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徐公比不上你的美貌。)

7、诺,应允,后作“诺”。

示例:已若必信。——《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已经答应就要讲信用。)

8、对付,处置 。

示例: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贼人已经壮大了,怎么对付呢?)

二、代词

1、如此,这样。

示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你这样的表现和所做所为,永远得不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2、你 (们);你 (们)的。

示例: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三、连词

1、假如;如果。

示例: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如果回到晋国,用什么报答我?)

2、至于,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示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3、) 或;或者

示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能降服万人或者一个郡的人,封为万户侯。)

扩展资料

“若”的字源演变

“若”是“喏”和“诺”的本字。若,甲骨文是象形字,像高举两臂理顺长发的女子,表示女子柔顺、顺从。有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口”构成会义,强调女子顺从应答。

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篆文误将甲、金文的长发形象写成“草”。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喏”代替;再加“言”另造“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