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感德镇的感德学区沿革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解放初期,感德剑斗隶属第五区,人民翻身作了主,教育同样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民国的乐德中心小学改名为霞春人民小学。1951年至1963年更名为霞春中心小学,(校址设在霞庭小学),管辖当时的感德、剑斗、桃舟、丰田等乡镇的初等教育。1963年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区域的变化,霞春中心更名为感德学区,1965年秋,剑斗学区拆迁独立,感德学区校址迁往公社所在地——感德洪佑村,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各村由初小兴办了小学高小班。1966年秋至1969年,教育同样遭受了“文革”的冲击,学区机构被整,教师称为“臭老九”被批,教育处于瘫痪状态。1969年学区更名为“教革组”。1977年10月,结束了10年的动乱,教育又回到了春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人口增长较快,感德已有8所小学(槐植、霞春、潘田、桃舟、岐阳、龙通、石门、福德)增设了初中班。1979年秋,恢复了学区建制,教育事业朝着持续健康向上发展。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1984年秋, 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女孩入学率达95%,多村校打破了“和尚班”现象。2002年8月,学区更名为中心学校。计生纳入国法,人口得到了控制,现在校小学生人数4200人(2007学年度),幼儿园达80%,教师编制290人全部公办化。【下级组织】洪佑村委会、潘田村委会、华地村委会、大坂村委会、福德村委会、炉地村委会、岭西村委会、尾厝村委会、洋山村委会、五甲村委会、大格村委会、槐扬村委会、槐植村委会、槐川村委会、槐东村委会、霞云村委会、霞中村委会、霞春村委会、霞庭村委会、歧阳村委会、石门村委会、龙通村委会。槐植、新春两个茶场和福德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