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7
自我意识过剩是指对自我存在过分放大,要么总觉的别人在看自己,因为太在乎别人而限制了自己的言行;或是过分以自身认知干涉外界。也就是俗称的“太把自己当回事”。着作有《败犬的远吠》、《少子》、《观光的悲哀》、《外貌的时代》、《烦恼咖啡馆》、《我是美女》等书。其中《败犬的远吠》获得第四届妇人公论文艺奖及第二十届讲谈社散文奖,并由日本电视台改编为日剧。作者笔触幽默辛辣、见解独到,广受女性读者好评。也由于选题偏敏感的两性心理,经常一发表,便引起正反两极论战,蔚为话题
第2个回答  2020-10-17
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
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
如果你总感觉自己在被别人评头论足,那你就有必要解开这个你之所以那么在乎外在评论的心结。与此同时你还可以意识到:他人的评论对你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些人有一种毛病,既想跟别人亲近,但是要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对别人的评论尤其在意,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识过剩,这些人看似“自卑”,表现得自己毫不重要的样子,但是他们其实无比强烈地关注自己的存在,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其实是自我意识很弱的人,他们在公共场合,可以忘记自己的存在,然后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所以这种人往往很“厚脸皮”,去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10-17
曾经一直反省自己自我意识太强的问题,前几天看到知乎一位网友也聊到了类似的问题,于是根据他的启发,整理了一下思路,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

网络时代以及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一个新现象,就是大部分的人的自我意识都提升了一个等级。

自我意识的产生

人们对于‘我’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近流行的各种软件就很能说明问题。不管是抖音还是快手之类,能火的原因在我看来,都是能给人一种让人一夜出名成为网红的可能。参与其中的人似乎都做着有朝一日成为明星的梦,因为里面随随便便就能收获上千个点赞,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同时,另一大社交产品微信朋友圈的设计也更是基于以‘我’为中心而打造的,所有的动态都或多或少,与‘我’相关的(必须是自己的好友才能看见其动态)。朋友圈的内容常常变成谈资,也就是我干了什么,或者我认识的朋友干了什么。

虽然我已经关闭朋友圈很久了,但是我也在朋友圈中送出过成千上万个赞,从中找到了强烈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但是在日复一日地点赞刷新中,我发现相互点赞的是一场虚假繁荣,好似一场朋友之间心照不宣的相互恭维而已,对个人成长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远不及在上面消耗的时间成本。同时,在网络社交这个虚拟环境中,获得的点赞,转发,关注以及互动,似乎也成为了逃避现实中不堪的自己最好的港湾。

再比如像微博上,经常有很多人在各种微博下评论“是我了”“是我了”,一般这种微博都是什么“为什么看起来友善的人总是独来独往”,什么“单身久了会上瘾”,什么“孤独是一个人的骄傲”。其实这种给自己贴标签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我意识过剩的反映。包括早年的QQ空间中,“手凉的孩子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脚凉的孩子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爱动漫的孩子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都是想让人找到‘我’的意识。人们在这种文章能不断地唤起自己‘我’的意识,让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正处于思想解放,要求个性突出的新浪潮里,还有独生子女集全家之关怀于一身的缘故,加之类似朋友圈微博类媒体社交的炒作和策划,我们都被蒙蔽了,看不清自己在人群中的渺小,变得自视过高,把自己提到一个不匹配的位置,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个人的自我意识过剩

随之基于‘我’这个问题,我在生活中对自己进行了自我观察和反思。我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有由于 ‘我’ 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常常没有根据地自命不凡;总幻想着以后会怎么出人头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太强,没有很好地平衡聆听和倾诉,而是一味地倾诉;意识不到自己的平凡,太注重自己当下的感受;常常抱怨自己受到太多挫折,却没意识到这世上还有更多更深的苦难。

在我总结了由于‘我’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之后,我发现‘我’的意识其实是我个人生活和工作向前进步的重大瓶颈。这体现在和人交谈的时候,总是顺着对方的话想到了自己的情境,自己的感受,但是对对方说话的情境却没有多加关注和思考。于是交谈不由自主地变成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得交谈失去了焦点,失去了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我’的坏处还可以体现在影响自己的主观情绪和判断。比如某天要去锻炼或者健身。但是不巧下雪了,于是告诉自己,老天既然不让我去,那就呆在家里吧。这种想法事实上就是‘我’的意志在作祟,下雪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并不是老天在指示你什么,‘我‘的意识太强,就会潜意识认为这个世界在围着我转。这样的‘我’的意识,就会让自己变得非常唯心,甚至让自己不接受客观事实。

群体的自我意识过剩

事实上现在剩男剩女这么多(尤其是剩女),从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一种群体的自我意识过剩。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们,物质条件丰富,尤其是当微博前所未有地拉近了明星和大众的距离,让大众也能感受到名流的生活,每天普通的人们都能和时尚达人近距离接触。人们有机会按照所谓上流社会的那一套来着装,购物,拍照甚至生活,每个人似乎都在活成明星。

而最近流行的话题,油腻男和恶臭女,其实本质上正是那些剩男剩女自我情绪的一种宣泄:“我就是与众不同!不是我找不到对象,是你们配不上我!”我是清新脱俗的,我不要和油腻恶臭那些人在一起,但事实上,所以的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平凡的甚至庸俗的,奥巴马也要吃喝拉撒,优雅如董卿卸妆后也一脸褶子。所以自我意识其实是让大家都活在一种集体幻想中,让人不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最真实最平凡的美好。

想起看过的一本书,叫浮生六记,写沈复和自己妻子平凡的一生,平凡之中深情流露,因而有着小红楼之说。沈复一生寂寂无名,没有功名,甚至潦倒流离,但是他和妻子一直恩爱有加,两人在生命颠沛的长河里同甘共苦,沈复在妻子死后,回忆和亡妻相处的点滴时光,写下了这本浮生六记,感动了后世无数的文人雅士。私以为,这样的其实真正的浪漫和刻骨铭心,恰恰是在平凡中的点点滴滴特别动人。

解决自我意识过剩

和我们的父母辈相比,我们听了太多的你是独子,父母只有你一个,你很重要之类的话语。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难得的,反而是知道自己是个没什么人关注的普通人。但人们终究无法接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庸的一个人这个现实,不愿泯没在人群中,也不能冷静地思考过自己自信的依附。媒体们也不断地营造着‘我’这个东西,让我们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这对个人的认知和成长,非常有害。

所以怎么解决自我意识过剩的问题呢,其实马薇薇在奇葩说中的一段演讲,把一切都道明了,修改一下,也作为本文的结尾:

我们自我意识过剩,其实就是巨婴的状态,包着尿布,不肯上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叫做面对。坦然面对我们人生的失败,人生的不堪,人生的狼狈。成年人的决定,是我所有的选择,都去负担,面对,不要去逃避。我们每一次逃走留下的烂摊子,都会成为无法收拾的烂尾楼。有人在逃避中,不仅像个孩子永远无法成长,有的还成了疯子,像孩子玩闹一样去面对人生,自以为很轻松。可是人生总有逃不过的时候,我们逃的过生离,可我们逃不过死别。人生没有完美结局,可是我们的勇气正是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并体面地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所以人生必须处处锥心,方得真心。

最后,希望我们能清醒地经营自己平凡的一生,靠着自己不断地点点滴滴的付出,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第4个回答  2020-10-17
心理学的解释:自我意识过剩是指对自我存在过分放大,要么总觉的别人在看自己,因为太在乎别人而限制了自己的言行;或是过分以自身认知干涉外界。也就是俗称的“太把自己当回事”。
我的理解是,太敏感多疑,觉得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所以看别人小声说话什么的,就会以为在谈论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标准,看待别人,致使总看不惯别人的行为。
人的创伤大部分来自童年埋下的阴影。但很多人已经变成了成人,他们的父母也不可能再反哺,他们需要了解自己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并且要知道怎么去治愈自己。
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是他们还有可以做的事,他们的一部分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可以在这种育儿知识的学习中,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对内心里那个受创的孩子进行治疗。
第5个回答  2021-01-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