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说“过了五服不是亲”,“五服”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25

五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层含义,具体分析如下:

一.先秦时期,五服主要是指按远近关系划分的行政区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五服是一个很早就出现的名词,且随着历史变迁,它的含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五服的概念,其主要与当时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制有关。周王朝根据各诸侯国距离京师,也就是统治者所在都城的远近,以及和皇帝的亲疏关系,将不同等级的人划分在不同的小国中,再对这些地区进行统一划分。

其中最高级别的是距离都邑500公里的甸服,由统治者直接管理。第二级别是以诸侯为主,距离都城1000公里的侯服,需要按时按量向君王交贡。以此类推,每两个服的所在地之间,均相差五百公里。后三服依次是绥服、要服和荒服,且离君王越远,受到的管制也就越小。例如绥服和要服,分别要服从君王的政教和文教,而荒服就没有那么严格,不服从君王的政教也没多大关系,可按照当地习俗礼教来管理。

二.后期逐渐发展为五种孝服,现代含义中指的是五辈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服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自古以来孝道都是我国人民非常重视的文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比如亲人不幸去世准备葬礼时,需要遵守各种礼节和规矩。而在葬礼上,去世者不同的亲属,所穿的丧服样式也不同。因此人们根据亲属关系、丧服款式和服丧期限等因素,将他们所穿的衣服划分为五服,即关系不同的人,所穿的丧服也是不一样的。

到了现代,五服则更多的是用来指代五辈人,是以前丧葬服饰制度的衍生。按照规定,五服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再上下左右延伸到五辈之远。例如自己为重点,那么父母和儿女是一服,亲兄弟姐妹和叔叔姑姑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嗣是二服,堂兄弟和堂姐妹等是三服,以此类推就一服比一服远,排在四服和五服的人,真就可以说是远房亲戚了。

三.过了五服不是亲,意思是辈分或关系太远,就不能算是亲戚。

从人们对五服中五辈人的划分来看,若是超出了五辈,那么亲戚之间关系确实是很远。尤其是在人口稀少,密集度较低的古代,与五服之内的亲戚互相走动的概率就很低,更何况是五服开外的人。因此古人说,过了五服不是亲的说法,也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情况中,我们不能简单以五服的定义划分,来与亲戚们相处。就比如总是认为一服和二服的亲戚,绝对比三服四服的亲属可靠,就过于差别对待。凡事要以实际情况为准,不能妄下定论,要看他人真正为你做了什么。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有时比亲人还要可靠,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