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姆雷特》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摘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典型的践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文学作品。本次将从《哈姆雷特》这一文学经典叙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后世悲剧理论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古希腊悲剧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不休的精神丰碑,自古以来,研究悲剧的文学大师不再少数,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等人。其中,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西方、人类文化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文艺学、美学著作,完备而又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影响后世深远。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也是在其悲剧理论的影响下创作完成,不同的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书中对其进行了创新创作。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作为第一次对悲剧下定义的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如是说:“悲剧是对于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各种令人愉悦的优美语言,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行动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经由情节的安排和发展,悲剧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等情感。同时,情节应该描写一般的人,他之所以陷入苦难,不是因为他作恶多端,而是因为他犯了过错。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过失说”。作为构成悲剧的最重要因素,情节具备整一性,悲剧所摹仿的是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紧凑的一组行动,于文艺作品的创作而言大有裨益。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结构的自然和情节的合理亦是不可忽视的,“不应表现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既不能引发恐惧,亦不能引发怜悯,倒是会使人产生反感。其次,不应表现害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与悲剧精神背道而驰。再者,不应表现极恶之人由顺境转入逆境。”这种状态就需要悲剧中常见的“突转”和“发现”在情节下高度统一,不为悲而悲。

在悲剧的结局方面,不同于中国悲剧皆以“大团圆”为结局,亚里士多德主张“单一”而纯粹的悲剧效应,纯粹的悲剧比喜剧或悲中有喜的剧目更能感染人心,是与中国悲剧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悲中有喜远离了其心目中的理想完美的悲剧本质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味地强调悲剧效果也是有失偏颇的。

《哈姆雷特》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一)、悲剧的性格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的品质由他们的性格决定,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则取决于他们的行动。他认为人物性格造就悲剧,这与莎士比亚在创作哈姆雷特这一经典形象不谋而合,悲剧人物应有其社会道德标准,既与普通人相似又优于普通人,哈姆雷特完善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