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胡塞尔(E. Husserl)的现象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现象学是1920年代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和哲学方法。

1920年代,西方精神文化面临全面危机,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尖锐对立:

1.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萎缩为实证研究。

2. 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横行。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知识的确定性基础遭遇危机。

胡塞尔认为必须重建知识的确定性基础,运用全新的哲学思维方法,回归“实事”本身。

胡塞尔批判了两种错误的传统哲学思维态度,并分别提出了解决之道:

1. 自然态度——即不假思索地相信意识的对象是独立于意识而存在客观事物,并且相信有关客观事物的知识是可靠的。胡塞尔认为单纯地肯定或者否定自然态度都是没有根据的,适当的哲学思维态度是对客体的自主性问题存而不论,也就是“存在的悬置”。

2. 历史的态度——即不假思索地相信历史给予的思想观念是可靠的,并以此为基础看待其他事物,并相信如此得来的知识是正确的。胡塞尔认为应当将既有思想观念的可靠性放到一边,对它们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存而不论,也就是“历史的悬置”。

3. 既然无法确定外部世界是否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也无法确定先入之见是否可靠,唯一可靠的是一切事物只有先进入我们的意识才会与我们发生关联,后者就是纯粹意识,也就是“实事”。

那么如何接近纯粹意识,把握“实事”呢?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还原法”,共分三个步骤:

1. 现象还原——将客观事物还原成意识中存在的现象。

2. 本质还原——将对个别事物的直观意识还原成对“本质观念”的直观意识。

3. 先验还原——将作为意识的对象的“意识”还原成“纯粹的先验意识”或者“纯粹的先验自我”。这就是“实事”,也就是知识的最终确定性基础。

纯粹意识——知识的确定性基础被确定后,胡塞尔着手研究纯粹意识本身,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 意向性研究时期——胡塞尔认为一切对象都是在意识中生成的意向对象,而一切意识又必须指向意向对象。前者排除了自然态度,后者排除了主观唯心主义,但依然存在二元论倾向。

2. 构成性研究时期——胡塞尔着力消除此前的二元论倾向,将意向对象彻底归结成先验意识的构造,这标志着胡塞尔彻底转向先验的现象学唯心主义。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