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酒和白酒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我们中国的酿酒工艺在全世界来说算是 历史 最为久远的制造工艺了,而且产自中国的白酒如今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而国外产的洋酒在国内似乎也比较受人待见。那么,白酒与洋酒都有哪些明显区别?

什么是白酒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 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洋酒

洋酒是指进口酒类的总称。它包括烈酒、啤酒、葡萄酒、利口酒(Liqueur)等……,不同酒精含量的酒水品种。世界各地酒的种类有数万种之多,酿酒所用原材料和酒的酒精含量也有很大差异

若以生产原料对酒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

谷物酒、香料草药酒、水果酒、奶蛋酒、植物浆液酒、蜂蜜酒和混合酒七大类;

若以饮用时机来进行酒类的划分:

又有餐前酒(开胃酒)、佐餐酒、餐后酒和特饮酒的不同;若以酒精含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又有低度酒、中度酒、和高度酒之分。

酒的种类繁多,没有人能说得清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酒,这也就形成了“酒”这一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家庭。当今的中国酒类市场非常开放,我们能方便地买到各种酒类产品,白酒、啤酒、葡萄酒,还有来自国外的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这些酒种各具特色,然而在中国日常小聚,婚庆宴请,很多人还是乐于选择白酒。那么白酒与洋酒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糖化路径不同

中国白酒虽同为蒸馏酒,但与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的糖化环节有路径差别,后者是通过泡发大麦芽并利用其自身携带的淀粉酶完成糖化,而中国白酒则选择使用酒曲霉菌的淀粉酶进行糖化,这一过程制造的很多副产物便是白酒中浓郁酒曲味的来源。

具体来说,中国的白酒,采用的是酒曲发酵。酒粬,一般写作酒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

而单一麦芽威士忌则采用大麦发芽糖化后再加上酒厂秘而不宣的1-10几种,甚至多达50种的酵母,在密闭的发酵罐里发酵。

酿造工艺不同

从酿造工艺的角度来看,受长期农耕文明的影响,中国白酒采取纯粮固态生产,参与酿酒过程的微生物众多,酿酒原料和工艺多样化,并需以甑桶蒸馏和陶坛贮存,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的蒸馏酒。它的酒体风味形成最为复杂,也是生产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蒸馏酒。与白酒相比,国外烈性酒有的是以葡萄酒蒸馏而成,有的是以谷物发酵蒸馏而成,有的是以甘蔗糖蜜生产而成,有的是以高纯度酒精稀释而成,部分国外烈性酒要经过后期的橡木桶储存,或添加其他风味物质而成。

风味决定因素不同

白酒的香型与风味更多的是取决于发酵的酒曲。中国酿酒界里有一句话叫着:“曲定酒香”。公元1324年酿酒大师郭怀玉在泸州发明大曲之后,极大提高了中国白酒的风味。随后大曲的制作工艺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被各地的酿酒作坊广泛采用。各地又在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改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这些不同发酵工艺造成的白酒主要可以分为5种香型。即:酱香型(发酵温度60 以上)、浓香型(发酵温度55 左右)、清香型(发酵温度50 出头)、米香型和兼香型。

而洋酒,以西方威士忌为例,它的风味70%是取决于橡木桶。陈酿威士忌的橡木桶主要有美国的二手波本桶和西班牙的二手雪梨桶。波本橡木桶会让威士忌带有蜂蜜,焦糖,以及香草冰激凌,海绵蛋糕的香气,多半经过重度烘烤橡木桶内缘的波本桶也会带些淡淡的熏烤味,如果威士忌中有水蜜桃,西洋梨,苹果,凤梨的水果香气和口感,经波本桶所熟成出来的水果香气,多以新鲜水果的方式呈现出来。

雪莉橡木桶因为之前拿来陈放葡萄酒,所以葡萄干的味道会非常清楚,甚至带些太妃糖,黑巧克力,可可,咖啡,以及各式的香料风味,像是胡椒,姜,肉桂,如果你感受到水果的气味,雪莉桶熟成多半以熟透了的水果,或是干果,或是果酱的方式展现出来。

陈酿储存时间不同

时间是白酒的生命线,俗话说百年陈酒十里香,自古中国的酒都是越陈越香,是因为新酒中的醛和酸不仅没有香味,还辣喉,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酒中的醛和羧酸逐渐会转化为乙酸乙酯,这就是酒中散发香味的最大功臣。现代白酒保留了古代酿酒陈化的方式,因此也如女儿红一般,越久越香,颜色也逐渐变黄。

洋酒中除了威士忌与白兰地是需要陈酿的外,其他的金酒、伏特加、龙舌兰与朗姆酒等则是没有陈酿这个过程的,从投料到生产最多几个月就完成了,而白酒光储存这个过程就需要3年以上。

中西文化差异

1.西方人喝洋酒,会根据酒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杯子。比如众多苏格兰威士忌发烧友最爱的格兰凯恩闻香杯是作为专业闻香和品鉴单一麦芽威士忌用的;郁金香杯特别适合酒体强的威士忌使用;而古典杯,又叫老式酒杯、岩石杯、不倒翁杯则用于加冰威士忌等。

中国人就没有此类习惯。中国人历来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个碗足矣。当然,现在文明进步了,白酒也用上了杯子,起码跟葡萄酒杯还是有区别的。

2.西方人的酒文化重在于“品”……体现悠闲的绅士风度。

中国人的酒文化重在于“一饮而尽”……“感情深,一口闷”。一饮而尽后的一声叹气,也大有文章:不是因为烈酒辛辣刺喉,而是为了将酒中的香气吐出来。

3.西方人可以以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等作为基酒,加上单一麦芽威士忌和各种水果汁,调成千奇百怪,绚丽多彩,风味无限的鸡尾酒,不但享受味蕾,而且还满足眼珠子的需求。

中国人是极少把不同的白酒掺和在一起喝的……一来没有这个习惯,二来更为重要的是,很容易醉。

白酒和洋酒比,真的差了吗?

其实,无论从口感丰富程度、酿造工艺上,还是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中国白酒都远胜于国外烈酒。

当代很多年轻人都不喝中国白酒,总觉得白酒老气横秋,普普通通,却从未思考过这背后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技艺,都凝结了无数酿酒大师的毕生心血。原料、温度、地理、配比等等,稍微一个微小的改动,也许就是天差地别。就如同整个汉字文化的演变史,也许呈现在你面前的只是寥寥数笔,但为此它走过了漫长的千年。

中国的酒文化需要我们慢慢地去扭正,潜移默化地去唤醒,学会刨除杂念,自己仔细地去审视。同时,这离不开酒企端正自己的态度,去净化这已略显混乱的市场。更离不开我们本身的态度,去找回对于自己文化的信心。

相同之处:都是蒸馏酒。不同之处:一个舶来一个土造;一个有色一个无色;一个以水果为原料,一个以粮食为原料。

文化可以弘扬,千万别自大!白酒应该说有好的,但在当今急功近利的时代真心少,缺乏法律和行业监管,酒标随意模糊不真实。打个比方:白酒30年陈酿是指含有30年成份的酒,而威士忌的30年是用不低于30年的藏酒调配。这里面差别很大,威士忌对产区认证也是相当严格的,从单一麦芽到单桶。从酒标上可以读到很多信息。用心酿酒吧!

中国白酒大多以纯粮酿造,主要有是高粱最具代表性。酿造工艺复杂,光是人工制曲这一块就甩洋酒十万八千里,洋酒在中国纯粮白酒面前毫无价值可言!

简单来说,伏特加这种烈性酒使用土豆为原料经过多次蒸馏而来,因此没有任何粮食味道!

葡萄酒只是普通发酵,颜色是因为使用橡木桶,比不上中国黄酒,米酒之类的普通发酵酒!

啤酒是普通麦芽发酵而来,啤酒一蒸馏就是威士忌,这么一说大家还觉得洋酒值那个价钱么?

日本清酒简单点说是学了中国古代黄酒酿造技艺后蒸馏得来!

所以纯粮制的白酒不上头,也不会头疼!!喝了会让人头疼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勾兑来的(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勾兑酒),因为食用酒精也是从土豆、甘蔗、番薯等发酵蒸馏得来,,大多数食用酒精是使用甘蔗渣(榨完汁的甘蔗)发酵蒸馏而来。

中国白酒酸度比洋酒高,物质组合复杂,酒中程香物质比洋酒多,洋酒香味物质也主要是乙醇(酒精),以高粱酿造的酸度过高的白酒喝得过多,会损坏肝肾胃,会让骨质疏松,肾功能肝功能下降,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也是要长期暴饮才会产生伤害!量变产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