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刺痛了谁的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我是80年代出生的女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亲眼目睹了留守妇女无尽的辛酸。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被留守的女人,爸爸外出打工后,一年到头几乎不回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年头出门,年尾回的。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妈妈操持的,所有的道德名声也是由妈妈去留下的。其实我并不想在此夸赞妈妈有多么的伟大,有多么贤良淑德,因为我知道,这些名誉被无尽悲凉和苦难烙上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妈妈去世10年之久,即使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至今提起妈妈的不易,自己还能够哽咽很久。妈妈的辛酸苦楚在我的心上同样烙上了深深的烙印,甚至让我不自觉地替妈妈恨起了爸爸。

        还记得那些年,读小学的我,每天起床以后还能见到妈妈,感觉这点比很多小孩哪怕是现在生在双职工的家里的小孩都幸福多了。因为母亲总是很早就出门,当我们这五六个姐弟起床后,妈妈总是一根扁担,一头是菜篮,一头是浇菜的水桶挑着进家门。看着她的那个菜篮满满的青菜,心里总是暖暖的。记得那时候,一顿饭妈妈总是变着样地炒四五个青菜,即使没有大鱼大肉,也总是能够吃得倍儿香。因为所有的饭菜里面,都包含了妈妈的用心和对子女的爱护。

      其实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妈妈在晚间时不时的祷告和伤心。妈妈也是一个苦命的娃,18岁那年,姥爷就因被狗咬过,狂犬病发作而死亡。记得邻里乡亲还有人提起过这事,说妈妈和姥姥当时哭得撕心裂肺的。可是当时小小的我们实在是不懂这种哭的含义。可是姥爷的过世,给姥姥和妈妈留下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煎熬。还记得那时候,我是跟妈妈一起睡的,家里会不定时有一种嘴巴特别尖的老鼠,我们把它就做“钱鼠”,用明朗的嗓音“叽叽叽叽”地叫,当时村里人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钱鼠回家叫一二声就离开,是家里要进财了;如果是一直在叫不肯走,那就是死了的人想念亲人了,回家里来看看。当晚上钱鼠在家里叫个不停不肯走的时候。妈妈总是用哭着的声音和钱鼠对话,把所有的希望都告诉死去的姥爷。还记得有一个晚上,我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就听到妈妈哭着说:“爸爸,你要保佑我们,保佑孩子们无灾无难的,我们家里这么悲苦,如此凄迷,你一定要保佑我们啊,保佑出门的赚多点钱,老人家要身体健康。”我就这么一直听着,在漆黑的夜晚,年幼的自己也强忍着哭泣,任由眼泪打湿了枕头。这么一个善良的人,宁愿承受着所有的痛苦,却不抱怨,也不悲叹,而是把希望寄托到了一个故去已久的亲人身上。现在想来,这是一个怎样善良的女人才会如此隐忍地活着?从那时候起,我就恨起了爸爸,直到现在还是不能用客观的心态来对待他。

        其实妈妈身上的善良品质还有很多,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活着,可是这却要付出更多的辛酸不易。她还有超前思想,有深谋远虑的意识。在当时农村都认为女孩不用读书的年代,妈妈却在爸爸的反对下,坚持让我成为了村里仅有一二的本科生。姐弟六个,有五个都读上了大学。她的一生,我不知道如何去赞美,只能留下只言片语,去记住她的人性美,她的善良,让这些美德不至于被时间遗忘。

        其实我知道,即使写一本书,用再多的赞美词,也是难于覆盖妈妈留守的艰辛。

        那些年,我亲眼见证了留守妈妈的辛酸,刺痛了儿女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