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文化名村——护驾李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文图/李根勇

走进历史文化名村一——护驾李村

2019年8月22日,应作者李昌杰和济宁任城区长沟镇文化站长髙爱国二位先生的邀请,作者走进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村——护驾李村,我们共同走街串巷,深入百姓家,踏入祠堂中,实地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热进行中的所见所闻,穿越历史的时空,透过尘封的岁月,与先贤对话,与今人交流,现场感知悠久历史文化的底蕴和博大,时间虽短,收获满满,令人难忘,随成此文,值得分享。

护驾李村,位于山东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处,梁济运河南侧。全村429户,1474人,个体私营业户78个。全村曾有王、刘、吕、杨、张、肖、沈、马、房、尚、范、路、程、袁、姜、侯、吴、李等十八姓氏聚居。据说,王、刘、吕、杨、路等姓氏,为明代前居民。如今李吴两姓为村中大姓。

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济宁县志卷之二*法制略*建制篇》记载:"缙云乡*大长沟(地方)李家山庄",即此村。

明初,有将军李清,因护驾有功,曾膺重赏。永乐中来此定居,故取村名护驾李。

清代,因靠山建村,改称李家山庄。至清末李氏追念祖德宗功,仍恢复护驾李村名,沿用至今。有诗(护驾李)云:

吴门尚书李府豪,龙山翰林将军刀。

文治武略护驾功,吴李两家同奉朝。

李氏后裔子孙赞诗曰:

先祖护驾负重伤,无法侍帝随前往。

降旨就地医救治,御赐土地建家乡。

从此李氏族兴旺,开山种地植果桑。

子孙后代莫忘记,修建宗祠永颂扬。

据李氏宗亲说,清末民初时,护驾李山水文脉,在当地大长沟是赫赫有名。当时,护驾李东北有大龟山,大龟山东南有小龟山,两山之间有蛇邱,形成了"两龟抱一蛇"的奇葩景观。蛇山逶迤而南,脉分两向,一下东南望果老山玉皇顶,一走西南下过赵王堂村,呈龙拱蛇形状。小龟山伸颈临果老井,有"望井止渴"之说。

护驾李村东,隔丘陵梯田东望,在两龟山之阳,玉皇庙西南隅有北宋古石塔数座,古塔林耸立,因古塔中空,向塔一呼,回音袅袅,故时人称之为"回音塔"。

村东南有东西走向的大葫芦沟,汇聚玉皇庙前小葫芦沟、果老山南葫芦沟等水,沟阔水深,蜿蜒向西穿过村南注入村西小河。护驾李村西有两水环护,村西偏南,即李家大坑南古有葫芦沟,此沟从龟山北康庙村而来,东北西南走向,穿村而过,从吕家林南进入李家大坑,并与吴家大坑相连,而后南下与村南两个葫芦沟相汇后,兵分三路,在西南与小河汇合。护驾李村西二里许有小河,即康庙村西的顺水河,到护驾李又名村西小河。小河西有地名小坡,再往西有古地名"大碑“。

在护驾李村东,有古杏林三处,古桃园一处,古柿子园一处,有连片的丘陵梯田,村内间或几处菜园地点缀其中。

护驾李村西南古为"五水回旋之地",有东来的两条葫芦沟水,一条穿村而过的东北西南向的葫芦沟水,与村西小河、骑马河在此交汇,五水回旋。五水回旋处古有大桥,称为"五水大桥",简称大桥。村西北有康桥,康桥西为代水坡,那个时代的护驾李,碧水山间,园林层染,山花烂漫,胜景斑瓓,炊烟袅袅,堪比水墨江南,真乃人间仙境一般。

2014年仲夏,在护驾李村东北侧,各建有《李氏家祠》和其紧邻东侧上首一处《李氏陵园》。

李氏陵园对联:

子孝孙贤世泽长

祖功宗德流芳远

李氏家祠为一独立宗祠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端庄大气,简朴明快。李氏家祠大门嵌一对联:

上联:诗书继世名耀祖

下联:勤俭治家业光宗

李氏家祠正殿坐北朝南五间砌筑,殿堂明间恭放始祖李清佩剑雕像,庄严神勇,威风凛然。雕像两侧摆放数座不同时期的功德碑刻。

李氏家祠正殿大门上方横批题写"忠勇遗风"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十分醒目。大门两侧嵌入竖式堂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

上联

身经百战护驾燕王功卓著

下联

泽被万代传薪函谷世绵长

在正殿东西两侧建有族荣碑廊道,对发家不忘先祖,致富不忘家族,慷慨解囊,捐资献款,敬祖爱族的功勋宗亲,刻碑表彰,庙宇垂名,永载族册,启迪后昆,万世流芳。

李氏族训家风:

树木有根水有源,虔诚恭敬祭祖先。

孝顺父母礼首端,给你生命立世间。

和睦携手共苦甜,子孙读书为哪般。

建功立业名声显,宗族亲邻诚良善。

遵纪守法铭心间,道德高尚意志坚。

百业劳作律己严,天道酬勤成壮观。

元享利贞紧相连,纯朴去奢不比攀。

积学酌理佑平安,自强担当追圣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