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嫌弃长的丑,3岁时父亲去世,唯一的儿子活了50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众所周知,孔子是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尊他“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比如“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等等,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更是遍布世界各地。除此之外,我了解到的孔子还是一个充满悲惨命运、勤奋好学、敢于创新、执着顽强、认真负责、执拗固执等特点的传奇人物。

孔子从小历经磨难,出生时被嫌弃长的丑,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经常受到他父亲第二个夫人的欺负,他母亲便跟他搬家到曲阜居住,但是家境贫寒,原本天真无虑的童年,就此宣告结束。17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也与世长辞了,把他独自一人留在了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人世间,孤苦伶仃的他牢记母亲的教诲,刻苦学习,以便为国出力。中年的时候,孔子屡屡求官不中,不得已开始流浪各国。他的妻子吃了很多苦之后对孔子彻底失望了,离开了孔子。69岁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活了50岁的孔鲤死了,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的痛苦不用细说。但更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两年,他最好的弟子颜渊死了,第二年,想出过三四十年、自己最亲的弟子子路也死了,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人生三大不幸孔子遭遇了2个半,更不用说他弟子接二连三的去世了。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充满悲惨命运的人。

孔子不到10岁就学会全部的发蒙功课,他母亲感到自己教不了他。他又去外公颜襄家学习,颜襄非常喜欢好学不倦的孔子,但是不到三年,孔子又把外公的学问“掏空”了。孔子25岁时,学识大长,而且懂礼守礼、风度翩翩,有很多人拜他为师,但是他感觉自己在周礼还是一知半解,于是他便去周王都洛邑去找老子学习周礼。来到周王都,看到此地人人知礼,便决定去找普通人求教,随行的人说,像您这样有学问的人,怎么可以去求教普通人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在孔子当老师以前,能够受教育学习的都是贵族人,平民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地方接受教育,也就是“有教有类”, 社会 上办的学校叫“官学”。而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就是所有人,包括普通百姓都可以接受教育,办的是“私学”,这是一大创新。孔子还开创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是根据不同的弟子特点安排不同的课程,有意安排培养弟子的长处,比如他的弟子中,颜渊德行突出,子贡的言语突出,子路的政事突出,而子悠的文学比较突出等。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主张的“礼”与“仁”的政治抱负,35岁时前往齐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失败了;51岁时在鲁国当了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由于做得很好,再升为司空、司寇,这是他做的最大的官。孔子任司寇不久,鲁国便渐渐强大起来,邻国,特别是齐国逐渐害怕了,加上他的一些改革动了鲁国贵族的利益,在内外夹击之下,孔子“挂冠出走”了,这时他已经55岁了。虽然他离开了鲁国,但是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后的大约十四年,他辗转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再次回到家乡鲁国时,已经68岁高龄了。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执着顽强的人。

孔子不管是从事教育还是从事政治,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比如在他二十六七岁时,一次当“乘田”的小官,也就是管牛羊的,孔子说:“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养的肥肥大大的。”果然,他养的牛羊都很肥大;还有一次当“委吏”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孔子说:“叫我管会计,我就让账目不会出错。”果然,他管的账目都是一点儿错都没有。一斑可见全豹,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孔子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他轻视劳动教育。孔子的弟子樊迟想跟他学种田,但是孔子不高兴了,说:“我还不如老农夫!”樊迟又想跟他学种蔬菜,孔子又不高兴了,说:“我还不如种菜的!”樊迟走了之后,孔子又说:“小人哉,樊须也!……焉用稼?” 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执拗固执的人。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的宝藏,我们要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刻苦学习,终身学习,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藏,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好书共读启新岁#